原標題:參考快評:韓國人容不下朴槿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新聞事件】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道2月28日,隨著70天調查期滿,韓國總統『親信乾政』特別檢察組的工作告一段落。在兩個多月的調查中,特檢組四面出擊,先後申請逮捕並起訴崔順實、李在鎔等『親信門』事件關鍵人物。不過,由於青瓦臺方面未予配合,加之調查期限等原因,特檢組所主張的進入總統府搜查,並對朴槿惠進行當面調查未能成行。接下來,特檢組會在3月6日公布最終調查結果。
【參考快評】
金宰賢(韓國學者)
韓國憲法法院2月28日啟動為期兩周左右的閉門評議,討論朴槿惠總統的彈劾案。朴槿惠總統去留的謎底,在3月13日之前或許就會揭曉。
無論彈劾案結果如何,朴槿惠走到今天這一步,恐怕是很多當初她的支持者們不敢想象的。
在2012年贏得大選時,許多韓國民眾都對朴槿惠寄予了厚望,尤其是五六十歲的選民對她給予了壓倒性的支持。慶尚道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地區,很多60歲至70歲的選民,幾乎全都把票投給了朴槿惠。
朴槿惠的父母均死於暗殺,是不是應該給她一次做總統的機會?經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朴正熙時代的人,似乎的確是這樣想的。最終,朴槿惠當時以51.6%的支持率擊敗在野黨候選人文在寅(48%),成為了韓國總統。
從另一方面來看,朴槿惠之所以能當選為總統,人口形勢的變化起了重要作用。2012年的大選,是一場中老年選民比年輕選民開始產生更大影響的選舉。在此之前,由於韓國年輕人口眾多,只要迎合20至50歲的選民,當選為總統的幾率就會很大。但是在2012年前後,隨著社會的老齡化,50歲以上的人口越來越多,他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朴槿惠的問題不在選舉期間,而在選舉之後。作為『形象政治』的達人,朴槿惠在選舉期間盡展優勢,但卻不能彌補沒有任何行政經驗這一致命傷。此外,由於她在父親朴正熙遇刺後過了多年的隱居生活,常年的『與世隔絕』使得她的現實感也有不足。這些弱點在她執政後一一暴露出來。
在朴槿惠看來,回到年輕時期生活的青瓦臺,似乎是命運的安排,但她卻沒有為國家的命運做好萬全准備。以她執政後的言行來看,與其說她是一個國家的行政首腦,不如說她更像是一個公主,甚至有人自嘲大韓民國其實是一個『公主立憲制』國家。
如果朴槿惠的彈劾案被法院否決,那麼她能找回總統的名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韓國國民對於崔順實『乾政』的憤怒,早已從中青年層擴散到青少年層。在『燭光集會』示威活動現場,最令筆者感到意外的,不是成年人對民主和政治的失望,而是眾多中學生高呼『朴槿惠下臺』的口號。
崔順實的女兒鄭某通過不當手段入讀韓國名門大學,而萬千韓國學子在苦讀12年並經歷嚴酷的高考後纔可能有上名校的機會。尤其是鄭某2014年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一番話——沒能力的話就怨你們的父母吧,別總說我的父母這樣那樣,有錢也是實力——在兩年後被網友翻出來,更是引起青少年們巨大的憤怒。他們所受教育中所謂公平、公正、民主的理想世界,正被殘酷的現實一點點擊碎,這對他們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無論朴槿惠的彈劾案是否通過,她都無法再以總統身份傲視天下了。
朴槿惠已經注定成為又一個失敗的總統,希望她作為反面教材能成為未來韓國總統的警鍾。
(以上言論系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