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日媒報道,在6年前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時,1號機組最先出現堆芯熔毀。近日有跡象顯示,該機組中重要的緊急用冷卻裝置『隔離冷凝器』在直到事故發生前一年的近30年內一直采用不易啟動的設置。
據報道,6年前,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隔離冷凝器』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自動啟動,並通過工作人員的操作,對反應堆進行了冷卻。
但在海嘯導致電源切斷後,該冷卻裝置對設備的運行狀態作出誤判,未能正常發揮作用,從而致使1號機組出現堆芯熔毀,發生了氫氣爆炸。
據相關人員透露,東電方面曾在1981年修改了『隔離冷凝器』的相關設置,使裝置不易啟動。
事故發生的前一年,東電重新審視安全對策,再次對設置進行修改,使裝置易於啟動,但其後並沒有進行實際啟動試驗,因此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采取事故應對措施時,現場無人啟動過該裝置。
東電表示,沒有保存1981年修改設置時的記錄,無法確認當時的修改理由。對於未進行實際啟動試驗一事,東電表示『隔離冷凝器一旦受到損傷,將可能出現放射性物質外泄的危險』,因此僅通過研修等方式向有關人員傳授了相關知識。
對此,日本核能工學專家、法政大學客座教授宮野廣認為:『不進行實際操作的話是不能掌握操作方法的,該情況有可能是未能防止事故擴大的原因。』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