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畔的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是倫敦的地標之一,高聳入雲的尖塔、恢弘的飛拱與壯麗的外飾使其成為英國哥特式建築的典范。到訪倫敦的各國游客恐怕都漫步過大廈旁橫跨泰晤士河的大橋,而後以大廈和大本鍾為背景拍張『到此一游』的照片。
然而,這一浪漫、美好的地標22日這天被恐襲的喋血慘劇撕裂、玷污。恐怖分子駕駛汽車從泰晤士河南岸沿著大橋朝威斯敏斯特宮疾馳,一路上瘋狂地撞擊、碾壓行人,繼而持刀傷人並試圖進入議會大廈,最終造成5人死亡,另有40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中國游客。襲擊者已死,目前尚不知幕後細節,但符合『獨狼式』襲擊的典型手法和特征。
這是自2005年倫敦地鐵恐襲事件以來,英國遭遇的最慘重的恐怖襲擊。即將啟動脫歐的英國與歐洲大陸一樣,是恐怖主義受害者,一道淺淺的英吉利海峽隔不斷恐怖的陰霾。
此次恐襲的時間與地點的選擇可謂處心積慮。其一,當天是比利時紀念布魯塞爾機場恐襲遇難者一周年;其二,歐美各國22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部長級會議,這是特朗普上臺後的頭一次;其三,歐盟各國25日將在羅馬舉行歐盟成立60周年紀念峰會;其四,英國將於29日向歐盟提交文件,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很明顯,此時此刻發動恐襲無疑是想擴大恐襲的影響力,震懾英國乃至西方世界。
此次恐襲再度向世人表明,曾經安全寧靜的歐洲已然成為恐怖主義的重災區。自2015年法國肇始,歐洲大陸屢屢發生襲擊事件,恐襲進入新高潮。從《查理周刊》喋血到巴塔克蘭劇院血流成河,從布魯塞爾連環爆炸到德國慕尼黑槍擊案,從瑞士蘇黎世清真寺外的槍聲再到眼下威斯敏斯特慘劇,恐怖分子手段之殘暴、氣焰之囂張令人發指。
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這些『獨狼』的作案手法相互模仿,讓人防不勝防。駕車在威斯敏斯特橫衝直撞,不能不讓人想起法國尼斯發生的獨立日恐襲事件和柏林聖誕市場恐襲事件,恐怖分子都是駕車瘋狂碾壓,完全喪失人性。而且,由於恐怖分子的主要作案工具是合法的車輛,無法事先排查防備。
當下的歐洲,一個個恐怖的『獨狼』已然散布在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各國的各個角落,恐怖分子的『本土化』已然成形。換言之,恐怖主義已然侵入了歐洲社會的骨髓,成為未來歐洲政治動蕩與社會不穩的一大禍根。
美國情報機構評估顯示,集結在『伊斯蘭國』黑色旗幟下的外國戰斗人員一度達到近4萬人,其中約有6000多人來自西方國家,絕大部分來自歐洲。法國統計是有1000多名好戰分子從敘利亞返回,德國也有好幾百人。毫無疑問,這些『聖戰分子』返回歐洲,分散在移民社區裡,是令人恐怖的『定時炸彈』——他們是『獨狼』,亦是播撒極端主義的『種子』。
這些年,歐洲經濟不景氣,許多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50%以上。更何況,移民融入問題一直困擾歐洲,越來越成為歐羅巴難以治愈的頑疾。在此背景下,『伊斯蘭國』趁機而入,恐怖組織滲透觸目驚心,內生性恐怖主義威脅日益凸顯。如果移民社區的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便很容易受極端主義思想蠱惑走上不歸路,成為新生代『獨狼』。
對於英國來說,雖有著英吉利海峽隔絕,其受到的恐怖威脅與歐洲並無二致。自伊拉克戰爭以來,英國一直追隨美國在西亞北非大打出手,因而成為伊斯蘭極端勢力眼裡的二號敵人。
對歐洲來說,並不因英國打算脫歐而對遭襲幸災樂禍,感同身受是其心聲。這從歐洲各國領導人紛紛發表慰問電和譴責恐怖行動可見一斑。可以預計,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反恐成為歐洲政治的『主旋律』。即便英國正式脫歐,但英國與歐盟在反恐問題上是『同在一條船上』,無論是反恐戰略合作,還是技術層面的情報交流與反武器走私,只會加強不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