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3月27日刊發在日華人學者張石的文章, 原題:日本是要包圍中國還是要包圍美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20日到達他歷訪歐洲4國的首站德國,他在當地的集會上發表演說,呼吁日本和歐盟之間盡早締結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安倍說:『持續在自由貿易和投資中得到很大恩惠的日本,要和德國一起,成為捍衛開放體制的先鋒。』在當天晚上與默克爾總理的會談中,兩首腦表示就共同推進日本和歐盟的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框架協議的早期實現達成共識。在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安倍表示:『在世界上的保護主義動向增強的形勢中,日歐必須和美國合作,繼續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在美國特朗普政權大肆推行保護主義的現實中,安倍講『和美國合作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無疑是對美國的牽制。
這次安倍訪問歐洲4國,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呼吁保衛貿易自由主義。在他歷訪的其他國家和組織法國、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及意大利,都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見解,這無疑是要『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對抗美國特朗普政權的貿易保護主義及英國脫歐的獨善傾向。
日本最近在堅持貿易自由主義這一點上,大有合縱連橫對抗美國的傾向,讓人們看起來,好像是在經濟和貿易方面試圖建立『美國包圍網』。
安倍1月12號起赴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四國訪問。在這4個國家,安倍與各國首腦舉行了會談,原本的主要目的是圍繞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宣講聯合抗中,但是為了牽制將在1月20日起步的美國特朗普政權,他在兩個TPP加盟國越南和澳大利亞,鼓動這兩個國家的首腦對表示脫離TPP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喊話,促使其回心轉意,甚至還大贊中國主導推進的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稱要堅持TPP和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的自由貿易精神,以此向特朗普施壓。
3月15日,包括日本在內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簽署國在南美智利舉行了1月美國宣布退出後的首次部長級會議,各方就推進自由貿易達成了一致。
3月17日,在德國開幕的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日本代表作為自由貿易的推進派和倡導者,極力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會議上強調:『應該認識自由貿易給很多國家帶來經濟繁榮的歷史。』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在記者會上指出:『維持與促進自由貿易,具有廣泛的共識,不是說推翻馬上就推翻的。』
但是,在18日通過聯合聲明中。因美國的強烈反對,以往聲明中『反對保護主義』的表述未被寫入其中。
日本最近在自由貿易方面對於美國的行動,也不由得使人想起安倍正在推進的『中國包圍網』。
2012年12月27日,第二次擔任首相不久的安倍向國際非政府組織《世界報業辛迪加》投稿,該稿在該組織上的網絡上發表。文章提出『鑽石安全保障構想』,明確提出遏制中國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之說,聲稱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爭端中,南海正在成為『中國的湖』,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夏威夷要連成鑽石形,也就是菱形的海洋線包圍網,與亞洲的民主盟友共同確保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航行自由。最近幾年,安倍也不斷推進『遏制中國計劃』,包括增加軍費支出,加強對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海防支援,支持美國巡航南海等。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作為『民主自由的堡壘』美國突然翻臉,成了自由貿易的反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