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紐約3月29日電(記者 李曉宏)哥倫比亞大學未來中國社和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26日聯合舉辦『首屆哥倫比亞大學未來中國教育論壇』,來自中美兩國文教領域專家、學者和學生等300餘人圍繞『教育無界限』主題,對當今世界教育發展形勢,尤其是全球化下中國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全球化時代,世界正變成一個『地球村』,人類更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樹立全球公民意識,開展全球公民教育,對於承擔起越來越多國際責任的中國來說,日益成為一道新課題。如何開發適合中國國情的全球公民教育課程資源,如何傳授中國學生參與全球事務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104年前,由胡適、陶行知、蔣夢麟等中國現代教育的先行者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創建的未來中國社,將其首屆未來中國教育論壇的焦點,對准『全球公民意識培養與國際教育項目』、『實現教育公平的機遇和挑戰』和『教育創新實踐:從中國到美國』、『非政府組織與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四大議題,來自中美兩國的教育專家和實踐者就此交流思想,碰撞觀點,探尋跨專業、跨行業及跨國度合作等解決對策。
分論壇上,北京市蒲公英中學校長鄭紅關於公益助學實現教育公平的演講引起與會者的關注。『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益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公益活動走進大眾生活。』鄭紅介紹說,作為北京市第一所針對農民工子女創辦的非營利性平民學校,蒲公英中學就是在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和奉獻中誕生和成長的。
『公益活動的產品是改變人。』鄭紅說,12年前,該校招生是從菜市場裡搜尋該上初中的農民工子女,現在每年平均100多名初中生從這裡畢業,其中80%學生繼續接受高中教育。『今日中國,公益事業正在熱潮湧動。』鄭紅感慨,『去年,騰訊「99公益日」,3天時間裡,600多萬網友捐款3億多元,加上騰訊的配捐,善款金額高達6億多元。年輕一代不僅熱心擁抱公益,而且創新公益方式,輕量、便捷的『指尖公益』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對中國人產至深且巨的影響和教育。』
『一個國家的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哥大未來中國社主席趙晨說,『未來中國社的成員們,都是一個個「眼裡有光,執拗而不屈的教育者」,必將堅定地把這份理想和事業傳承下去。』
本屆論壇上,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副主席Jan Berris對『教育無界限』的獨到闡述、國際教育協會主席Peggy Blumenthal對非政府組織面臨困難的深刻思考等,也引起與會嘉賓和學生們的注目和熱議。
值得一提的是,論壇在互動環節上采用了當下年輕人喜愛的『彈幕』形式,與會者通過Facebook、微信等社交媒體,可以實時發表感悟或提出問題,主持人挑選其中話題向嘉賓提問,既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也增加了現場感和趣味性。
該論壇在教育學院舉辦的未來中國人纔招聘暨企業展示會中落下帷幕。包括北美留學生日報、行之、燎原、三一基金會、蘿卜太辣等在內的二十餘家企業和機構參與招聘活動,為留美學子提供實踐理想的諸多平臺和機會。
『兩澤相麗,育己新民。』哥大未來中國社副主席燕柏彤表示,站在中西文明的交匯處,秉承先哲精神的哥大未來中國社,將會持續關注中國學生成長,努力推動中美兩國教育文化交流,為中國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