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必須警惕
『安倍政府在南蘇丹問題上的表現有助於國際社會看清他的嘴臉。從一開始,安倍政府向南蘇丹派駐維和部隊其實是利用聯合國、利用維和行動實現自己的目的。』呂耀東說。圍繞南蘇丹維和活動,日本政府去年11月經內閣會議敲定了新增安全保障相關法解禁的『馳援護衛』新任務。對於安倍政府而言,這無疑是新安保法的一次『試水』。『如今,目的已經達到。為了修憲,自然可以撤回了。而這與日本口口聲聲要為國際社會作貢獻的標榜形成鮮明對比。』
最近,安倍晉三及其夫人安倍昭惠卷入『森友學園地價門』事件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受該事件影響,安倍內閣支持率開始下降,第二次上臺以來『固若金湯』的『安倍政治』根基似乎開始動搖。這會影響安倍的修憲『大計』嗎?
分析認為,雖然深陷『地價門』,但安倍因此辭職的可能性很小。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亞洲所所長杜加裡克說,安倍已獲得大量政治資本,在自民黨內部勢力強大,而在野黨勢力太弱,以至於無法強行在議會對他發動不信任投票。
『而且,即便安倍下臺,日本的修憲進程也不會因此停下。修憲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成為政治軍事大國,這已經是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這一點已經沒什麼爭論了。換個人做首相,只能影響修憲進程的快慢而已。』呂耀東說,『其實,更重要的是,「地價門」事件對日本的周邊國家而言是個提醒。這個事件讓我們看到,日本通過學校教育否認其侵略歷史,對青少年灌輸錯誤的歷史觀。將來,這會造成日本和周邊國家歷史觀的差異和衝突,成為很難逾越的障礙。我們需要思考,該如何還原歷史,不僅讓我們的青少年也要讓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都了解那段歷史。這樣或許多少能遏制一下安倍在教育上做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