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文版《西游記》譯者:林小發

德文版《西游記》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游記》爆紅網絡
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借其翻譯的《西游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
翻譯了17年
被認為像《魔戒》
引起更多中國讀者關注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編輯王蕾,將德語版《西游記》的開頭部分,回譯成現代漢語,發在微博上:『有一首詩說: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萬物模糊,橫無際涯/誰都沒有見過那時的景象……』
中文版《西游記》的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不小心當了一天網紅』,王蕾說,微博裡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某本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游記》,有些像《魔戒》作者托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鑽》。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游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征,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中國讀者的反應,林小發根本沒料到,『但現在想想當然也不奇怪』。
林小發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游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盡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游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與其說犧牲了長達十七年的時間,不如說是在不知覺地挖掘一個莫大的寶藏,一個不朽的精神世界。』林小發寫道,『譯本出版了之後,我從許多讀者的反饋得知,小說在這些方面的寓意得到了有效的傳達,對此我深感欣慰。』
1968年出生的林小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來得很突然。1983年,中國廣西的一個雜技團訪問比爾,林小發被介紹冊上的中國字迷住,開始自學中文。
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游記》。
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游記》的『正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