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4月7日,在地中海,美國海軍艦船發射一枚戰斧式導彈。
美軍空襲敘利亞是一張試紙。雖然這是美國人的單邊行動,從中仍然能看出美國盟友們的自動看齊意識。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波蘭、土耳其、阿聯酋、沙特、澳大利亞、日本爭先恐後地表態,支持美國對敘利亞的空襲行動。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則發表聯合聲明稱,法德將繼續通過聯合國尋求敘利亞危機的和平解決方案。德國外長加布裡埃爾當地時間4月8日在接受本國媒體采訪時強調:『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敘利亞危機不可能解決。當務之急是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問題。』
對於特朗普政府的單邊軍事行動,有人亦步亦趨大唱贊歌,有人有所保留。大家都在風雲突變中察言觀色,持守著自我、保持著均衡。
也有人疾步前衝,如英國。英國外交大臣鮑裡斯·約翰遜取消了訪問俄羅斯的計劃。約翰遜8日表示,敘利亞的現狀『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周一出訪莫斯科的計劃,因為俄羅斯依然維護阿薩德政權。他說:『我們譴責俄羅斯在有化學武器襲擊無辜平民的情況下繼續維護阿薩德政權。我們呼吁俄方盡一切可能在敘利亞實現政治解決,並與國際社會合作,確保上周的令人震驚的事件不會重演。』
顯然,英國此時此刻選擇的是與美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甚至有些『過猶不及』。但是約翰遜話音落地未久,英國人就會有些尷尬地發現,『自己衝過頭了』。
北京時間4月9日凌晨2時27分,俄塔社發布消息稱,應美方提議,俄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務卿蒂勒森於4月8日晚通了電話。拉夫羅夫在通話中對蒂勒森強調,美國進攻一個正在與恐怖主義戰斗的國家和政府,而極端分子正在利用美軍突襲敘利亞帶來的某些『效果』,這為地區和全球安全帶來新威脅。
俄外交部的消息稿稱:『兩國外長商定將在個人會見時繼續進行關於敘利亞問題的磋商。』這似乎暗示著,蒂勒森並沒有推遲甚至取消原訂於4月11~12日的莫斯科之行。此外,蒂勒森4月8日還通過媒體強調:『打擊伊斯蘭國仍是美國對敘利亞政策的優先選項。』蒂勒森說:『我們認為,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和日內瓦會談進程中將發揮建設性作用。』
孫子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在當今的國際格局中,造勢、作勢、借勢、順勢已是各方博弈的重要玩法。
通過突襲敘利亞,特朗普擺出了一幅『渾不論』的架勢,為事後『大交易』喊出高叫價。美空襲敘利亞後,各方圍繞敘利亞問題的博弈從『熱戰』轉為『外交戰』,大家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和交易。
2015年9月30日,俄軍千裡突入敘利亞,靠出奇兵以『登岸反恐』之名搶灘敘利亞,搶下了敘利亞局勢的主導權。2016年,俄又利用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內顧不暇之機,幫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了不少失地,通過『戰略前衝』明顯提昇了俄對敘利亞局勢的影響力,為日後在敘利亞問題上與特朗普『大交易』留下了回旋空間和妥協餘地。
再看走馬上任剛滿80天的特朗普,在涉俄問題上,該查的事查了,該換的人換了,該吵的架吵了,該動的手動了,該畫的線畫了,該撇清的也撇清了,但是,『該見的面』還沒見,『該談的情』還沒談,『該做的交易』也還沒做,這讓特朗普和普京兩人都心急如焚,但他們又都不能表現太『急形於色』。
特朗普拍板用『戰斧』對付敘利亞之後,俄羅斯暫停了執行俄美『敘領空飛行安全備忘錄』及相關熱線電話。俄外交官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上更與美英針鋒相對、脣槍舌劍、寸步不讓。但俄方截至目前的反應,總給人一種『說硬話,做緩事』的感覺。
其實,俄美在空襲敘利亞這個問題上,雖然肯定不是周瑜打黃蓋那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似乎也有些許『無奈的默契』。特朗普入主白宮已80天了,但普京和特朗普都期待的俄美關系的『春暖花開』遲遲沒有到來,兩人『友誼的小船』還沒啟航就面臨著擱淺的現實危險。所以,在敘利亞遭美空襲後,莫斯科和華盛頓很可能是架照吵、面照見,而且『吵得越凶,談得越深』。俄美的『大交易』,也許進入了一個新的『叫價』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