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修憲公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西方主流媒體,尤其是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外交政策》和《中東觀察》等,都認為這是埃爾多安想強化自己的權力,旨在建立個人『獨裁』。土耳其國內的反對派也與西方口徑一致,認為埃爾多安修憲成功大權在握後,會推行威權主義,甚至推動土耳其社會的伊斯蘭化等。而土耳其一家名為TR724的網媒就認為,『如果全民公投通過修憲草案,那麼土耳其將開始獨裁制度』是一句廢話,因為早在多年前土耳其就已經邁入『獨裁』,而此次公投如果是『贊成』的話,不過是給埃爾多安的意圖提供所謂的『人民認可』而已。
不得不說的是,土耳其總統制改革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厄紮爾就已經提出,90年代時德米雷爾也提出過。為何埃爾多安的總統制在西方媒體(如果不用『西方勢力』字眼的話)那裡如此不受待見呢?這還得從埃爾多安所追求的內政外交政策來分析。
埃爾多安希望打造一支更本土化、更少受制於美國、更忠誠於他的新精英隊伍,以便實施更獨立於美國和歐洲的內外政策。要知道,美歐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操縱土耳其的內政外交政策,尤其在庫爾德問題上表現得最為明顯。追求『獨立自主』的埃爾多安於是就成了美國的『眼中釘』。只有在這個背景上,我們纔可理解為什麼會有由費圖拉·居倫及其在司法和警察部門的追隨者在2013年12月發起的針對埃爾多安家族及幕僚的腐敗案調查,以及由居倫在軍隊中的追隨者發動的2016年『7·15』未遂軍事政變;同時,也只有在這個背景上,我們纔可以理解為什麼埃爾多安認定美國是未遂政變的幕後推手。設想一下,如果受美國庇護和支持的居倫能在2013年末的腐敗案中把埃爾多安扳倒,或者埃爾多安在2014年的議會選舉中失敗,就不會有2016年7月的未遂政變;如果2016年的政變成功,也就不會有目前的羅織『獨裁者』罪名的輿論戰了。
對土耳其民眾而言,如果埃爾多安真的是在尋求獨裁制,或者已經在實施獨裁統治,那麼2016年7月政變時,他們根本無需走向街頭反對政變,早就可以利用政變,順勢將『獨裁者』埃爾多安推翻。但事實正好相反,正像埃爾多安自己所說的那樣,未遂政變是土耳其人民的勝利。
在經歷了2013年末的腐敗案衝擊、2014年兩次大選的洗禮,以及2016年7月未遂政變的歷練後,埃爾多安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獲取此次公投勝利。如果公投獲勝,相信土耳其不會像反對者設想的那樣恐怖:會像朝鮮一樣,對世界關閉大門;土耳其與歐盟、歐洲人權法院和仲裁機構簽訂的所有協議先被凍結,然後被取消;土耳其將徹底伊斯蘭化……如此等等。但可以設想的是,埃爾多安將在國內進一步肅清美歐代言人,肅清居倫勢力,尤其是藏匿於正發黨內部的居倫分子。用土耳其經濟學家科勒姆·阿爾金的話說,『公投獲勝後的「新土耳其」將會再度昇級,意味著土耳其的舊體制已經結束,即將開啟新體制,土耳其將會有一個專業化的政府,高效的治理模式,公共事務更加完善』。
在對外關系上,埃爾多安政府將實施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進一步擺脫西方(美國)的控制。一如埃爾多安總統顧問薩黛特·奧茹赤所指出的:『7·15』未遂軍事政變是土美關系的轉折點,土美同盟已成為歷史;土耳其也不會再被歐盟當猴耍,加入歐盟將不再會成為土耳其孜孜追求的目標(當然土耳其並不反對加入歐盟)。
與美國和歐盟漸行漸遠的同時,土耳其必將尋求與更多其他國家的合作。除繼續強化與俄羅斯的關系外,土耳其將會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當然,土耳其也會更頻繁地談論退出北約、加入上合組織,這或許將是一盤超越布熱津斯基設計的『大棋局』。
(郭長剛作者系上海大學教授、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