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擔心,有必要嗎?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觀察,日本整個社會如今陷入了一種『朝鮮半島有事』的『恐慌情緒』中。『您是否因朝鮮開發核武器而感受到威脅?』日本《讀賣新聞》本月17日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高達93%的日本受訪者對此問題給出肯定答案,僅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覺得受到威脅』。
如果只看這個,日本普通人的擔懮的確存在,但這或許僅僅源於日本媒體的過度關注以及日本官方一系列『假設性和應對性』言論的渲染和信息轟炸。因為從實際情況看,日本實在沒必要這麼擔心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朝鮮半島燃起戰火波及日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朝鮮的軍事力量尚不能完全與韓國對抗,更不用說日本了。導彈就那麼多,朝鮮沒有什麼能力進行後續補給,打不起消耗戰。』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徐寶康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而另一方面,就日朝關系而言,雖然兩國政府的互動極少,但民間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日本公開宣布的「敵對國家」就是朝鮮,日朝兩國可以說沒有蜜月期可言。』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朝鮮半島無論南北,都對日本曾經的殖民侵略深惡痛絕』。呂超說,據了解,此前日朝還就戰爭賠款進行談判,日方不承認是『戰爭賠款』,同意以『經濟援助』的方式賠給朝鮮,最後還是談崩了。
而在日本眼中,對朝關系中最大的『心結』莫過於『綁架日本人事件』。一名日本記者曾表示,『從那以後,日本就不相信朝鮮了』。綁架事件指的是1977年至1988年間,朝鮮多次在日本本土及歐洲綁架日本人。經日本政府認定的受害者是17人,但相關民間團體救援會負責人平田先生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受害者可達100人。雖然在2002年和2004年,日朝首腦曾就此事舉行了兩次會談,但該問題至今沒有妥善解決。
香港《大公報》稱,由於『綁架問題』和朝鮮多次進行核試驗,日本對朝鮮實施了嚴厲的制裁,日朝政治、經濟關系一直處於冷凍狀態,人員往來幾乎停頓。『日朝的意識形態、經濟基礎、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沒有共性,沒有建立信任的基礎。』徐寶康表示。
日朝兩國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嗎?《環球時報》記者在平壤采訪期間,從官員到普通民眾,一說起『敵對勢力』就是『美帝國』和『南朝鮮』,很少有人提到日本。
2014年,安倍政府曾因與朝鮮接觸而引發國際輿論強烈關注。當年3月至5月,日本與朝鮮進行了4次『閃電式』接觸,媒體披露稱,甚至已經到了安倍可能訪問朝鮮的熱絡程度,如果真的成行,安倍將成為繼小泉純一郎之後訪問朝鮮的第二位日本首相。據稱,2014年5月,日本內閣危機管理顧問飯島勛就作為安倍密使前往平壤,與朝方商談安倍訪問事宜。不過此事後來被媒體曝光後遭到美韓反對,安倍因此放棄訪朝計劃。
雖然朝鮮與日本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不過,『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一直承擔著事實上的外交機構角色。徐寶康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朝鮮人逃到日本謀生,這些朝僑「親北」,他們過去每年給朝鮮提供了很多經濟援助。在政府互動不多的情況下,民間依然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系,沒有間斷過。』『朝總聯』在日本開設的各種經濟及文化機構一直運行至今,日媒稱,『這些機構為朝鮮政權源源不斷輸血』,但日本政府對此基本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朝總聯』人員回朝鮮參加活動也幾乎不受阻攔。據媒體披露稱,2014年陪同飯島勛訪朝的人員就有『朝總聯』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