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自民黨黨首安倍晉三3日在內閣和自民黨高層改組後的首場記者會上說要把發展經濟放在最優先位置,就修憲則表示『並未預設時間表』,暗示先放一放。
今年以來,安倍內閣深陷一系列丑聞,民意支持率大幅跳水;自民黨在東京都議會選舉慘敗,黨內震動,安倍以修憲為綱的施政路線廣受詬病。然而,安倍是否真心想把工作重心放到經濟上,外界依然存疑。
【失去修憲主動權】
《每日新聞》報道,自民黨副黨首高村正彥3日在黨的高層會議上說:『憲法議題就交給黨來處理,內閣的第一要務還是經濟。』安倍對此表示首肯。
安倍的親信、自民黨乾事長代理萩生田光一承認,這是一次『軌道修正』。
高村這番表態體現了自民黨內的不安情緒。修憲議題在自民黨內存有爭議。高村當天向媒體記者暗示,並不急於在秋季臨時國會上提出修憲方案。乾事長二階俊博、一直不支持修憲的新任政策調查會會長岸田文雄同樣表示,要『慎重再慎重』。
安倍先前期待的修憲時間表是以自民黨的修憲方案為藍本,在秋季臨時國會期間啟動朝野政黨討論,然後在明年例行國會上提案修憲。本屆眾議院議員任期到明年12月為止,安倍甚至不曾否認同時舉行眾議院選舉和『修憲』公投的可能性。
一些媒體分析,這次內閣和自民黨領導層改組後,安倍的修憲議程必然受影響,會延期,安倍在修憲議題上的主動權也變小了。
不過,按照《每日新聞》的說法,安倍在政治議程上受阻後,拋出以經濟發展為優先的論調,已是其第二次上臺後的常用套路。
共同社報道,安倍仍將修憲作為內閣的重要議程,打算繼續推進修憲討論。一名自民黨乾部說:『首相在修憲議題上不會收手。』
【經濟政策不看好】
在記者會上,安倍表示要把經濟作為內閣最重要的課題。此次改組中,除了留任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安倍還讓自民黨前政調會長茂木敏充出任經濟再生大臣,在經濟方面可謂調集精兵強將。但《每日新聞》一篇評論指出,安倍第二次上臺以來鼓吹的『安倍經濟學』已遭遇天花板。
自2012年以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和失業率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改觀,但由於工資增長停滯、對社會保障信心不足等因素,消費需求依然低迷。麻生承認:『為創造有效需求,免不了加大財政支出。』《每日新聞》認為,這必然給捉襟見肘的日本財政雪上加霜。
日本財務省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財政年度全國稅收約為55.5萬億日元(約合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5%,時隔7年再次出現稅收下降。《朝日新聞》援引內閣府同月公布的數據報道,在名義GDP增長率維持在2.5%至3%的情況下,到2020財年,日本基礎財政赤字仍將擴大到8.2萬億日元(5000億元),而2016財年名義GDP增長率僅為1.1%。經濟分析師說,照此情形,到2020財年實現不再依靠發國債補貼財政收入也將成空談。
此外,日本銀行、即日本中央銀行總裁黑田東彥上月宣布把2018年達成通貨膨脹率2%的目標延期一年。這說明日本仍未擺脫通貨緊縮狀態。有日媒指出,這已經是『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第六次『延期』相關政策目標了,『不管什麼考試,六次落榜,親兄弟也沒勇氣鼓勵你了』。
【新任班子難聚力】
『各種問題被指出,招致國民的不信任,我表示深刻反省,向國民道歉。』3日的記者會剛開始,安倍便鞠躬道歉。
由於『地價門』、『加計學園』、防衛省『瞞報門』等丑聞,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跌入危險區域,此次改組可視為一次迫不得已的丟車保帥。
接連曝出丑聞後,安倍內閣的官帽似乎成了燙手山芋,並不像之前那樣受歡迎。《產經新聞》披露,繼前眾議院議長伊吹文明拒絕安倍的入閣邀請後,新任衝繩北方擔當大臣江崎鐵磨也一度拒絕入閣,在自己所屬派系領袖二階俊博發火後纔勉強同意。
《朝日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新任文部科學大臣林芳正在接到入閣邀請時驚嘆:『怎麼就是我了!』
另外,安倍任命曾經的政治對手野田聖子為總務大臣,以顯現『捐棄前嫌』。但這名女政客就職後明確表示,將再次參加明年的自民黨黨首選舉。
可見,雖然安倍通過改組『封官許願』,希望獲得黨內各派系支持,鞏固執政基礎,但從目前來看,黨內已有『人心思變』的跡象。
在野黨方面,民進黨表示將繼續追究『地價門』、『加計學園』等丑聞。民進黨政調會長代行大塚耕平說:『不可能在內閣改組後就對丑聞置之不理。』
日本共產黨副委員長山下芳生說,內閣支持率跳水,閣僚有一定責任,但最大的責任在安倍本人,『光進行內閣改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