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保護的最大支持者』
這份期待並非憑空而來。
正如德國學者弗蘭克·澤林在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刊文所稱:『中國通過努力,已經成為氣候保護的最大支持者之一,並且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最多。』
英國《獨立報》日前刊文直言:『特朗普似乎以毀滅地球為樂,現在只有中國和印度可以拯救我們。』該報稱,此前一段時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這兩個國家被視為氣候變化全球協議取得進展的障礙,但現在,情況在發生變化。尤其是中國,這種變化尤為明顯。『此前,中國同意與奧巴馬進行談判,並最終形成了《巴黎協定》。中國與美國一道,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總排放量的44%。奧巴馬說,美國會立即采取減排行動,目標是到2025年減排28%,而中國則表示會設法確保本國的排放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然後開始回落。此後,中國加大了行動力度。』
近年來,中國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努力有目共睹,也讓國際社會投來更多認可與贊賞的目光。如法國BFM電視臺評論所稱:『中國將因在氣候治理領域的領導作用而加分。』
西班牙《先鋒報》指出,最近3年,中國的煤炭消費已經減少,預計這一數字還將緩慢下降。『中國做好准備超額完成《巴黎協定》制定的目標。』該報稱,這在5年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因為當時火電站還被中國視為滿足供電需求的必要條件。而現在,中國已經走上迎接挑戰的道路。『這與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紐約時報》也認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已經邁出了大步伐。該報關注到,中國在連續三年減少煤炭用量的同時,還在不久之前取消了超過100個煤炭發電廠的計劃。『另一個令人鼓舞的事實是:2016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在中國躍昇了70%,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的慷慨支持。』
法國《回聲報》同樣關注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該報稱,為了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全球氣溫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到2040年全球將需要6億輛電動汽車。而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領跑者,2016年中國銷售電動汽車的數量,幾乎是全球銷售總量的一半。
『中國已經從一個沈默寡言的污染大國變成了綠色經濟的支持者。』如今,這是中國在不少外媒眼中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