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實習記者 朱夢穎】德國大選日益臨近,大選結果引發諸多猜測。德國《明鏡》周刊網站8月13日刊載德國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經濟新聞教授亨裡克?穆勒的專欄文章,探討了德國下一任政府領導層將面臨的經濟議程。根據穆勒教授的觀點,德國下一屆政府無需對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只需要進行『微調』即可。但所有可預見的經濟議程都包含不同的挑戰與風險,德國新一屆政府主要面臨投資、經濟發展過熱、就業、貧困以及教育五個方面的問題。
文章認為,第一,德國政府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投資。在當前的經濟效益下,德國對公共投資支出較少。與其他經合組織國家相比,德國對公共設施建設的投資明顯少於奧地利與瑞士,並遠遠少於法國與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與諸如墨西哥以及歐洲一些貧窮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另外,國內的道路、學校、數據網絡等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德國曾在90年代統一過程中對此進行大規模投資,但自那以後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一直處於不平衡狀態。如今,德國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趨勢極其不適應。
第二,德國政府應抑制經濟發展過熱問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與世界經合組織估算,德國經濟過熱程度遠超其他國家,德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德國應以西班牙或愛爾蘭隨金融危機一同崩潰的短期經濟繁榮為戒。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德國將會面臨嚴重的經濟錯位,泡沫經濟也會隨之而來。
第三,穆勒教授認為德國經濟正面臨著勞動力的巨大缺口。更高的工資水平以及工資補貼會使邊緣群體更好地融入勞動力市場。工資制定應由工會和僱主聯合會統一商定,使其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聯邦政府也應明確在勞動力市場規則下應改變的事宜,以便工資水平更靈活地適應持續變化的市場環境。
第四,德國政府應加大力度克服貧困。穆勒教授認為,福利國家尤其應該關心貧困問題。在目前德國經濟發展的繁榮階段,受貧窮影響國民的比例持續上昇,在他看來也是一個警鍾。僅有60%甚至更少的人達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下一任政府應認真對待此問題,貧困以及相對貧困往往伴隨著受限制的發展、更低的生活滿意度以及較差的健康狀況。
第五,德國應更加注重教育。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的優勢在於未接受教育人口比例較少。但世界經合組織調查顯示,德國學術水平相對來說仍較低。在2005年,25歲至34歲居民中僅有22%的人擁有大學學位,目前該比例達到了30%。擴大教育對未來發展仍至關重要。無論是智能化還是由此產生的更高質量和創造性活動的就業轉移,以及更長的工作生活和更頻繁的工作變化人口發展,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教育投資來推動。
穆勒教授在文章中寫道,毫無疑問,下一屆聯邦政府必須牢記多個發展目標。經濟繁榮需要謹慎的投資舉措,即使基礎設施和教育投資的需求比較迫切。此外,德國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這也需要德國承擔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