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特朗普對華貿易調查另有訴求:欲與朝鮮問題捆綁
2017-08-16 08:51: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死磕』還是『抬價』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國第一次遭遇美國發起的『301條款』調查。2010年,美國曾針對中國單邊發起『301條款』(第一版本)調查,但在美方調查過程中,中美通過談判解決了相關問題,美方未采取相應措施。

  雖然特朗普上臺之前就多次重申要實施『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政策,並揚言對中國商品課以重稅,但上臺執政之後,尤其是中美領導人海湖莊園會晤之後,中美雙方積極推動『百日計劃』,取得多項重要進展。上個月,兩國又舉行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商討『一年計劃』等。那麼,在如此良好的合作背景之下,特朗普為何突然對華動用貿易『核武器』?特朗普此番是要『死磕』中國,還是再次使出『商人本性』放煙霧彈為其談判爭取『要價』?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終身職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指出,特朗普本性上是個商人,在談判前頻頻釋放煙霧彈是其慣用手法。在今年4月海湖莊園會晤之前,美國政府接連炒作『對臺武器銷售』『WTO經濟制裁』等話題都是這一手法,『目的都是為了爭取在與中國的談判中要價高一點』。此外,從此次特朗普拋出『301條款』調查的過程來看,爭取『要價』也應是其最主要訴求。

  據法新社報道,白宮早在7月底就開始炒作『301條款』調查,並稱特朗普將於8月4日簽署相關文件;然而,隨著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的投票日期臨近,白宮宣布推遲相關計劃;8月12日,中美領導人應約通電話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後,美方再次傳出將於14日簽署調查文件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之所以啟用『301條款』這一近20年來已很少被援引的法律條款,或許正是看中了該條款最長可達一年的調查周期,而這恰好為其爭取『要價』提供了空間。

  意圖將中美貿易與朝鮮問題捆綁

  盡管特朗普高喊對華貿易調查是為了『公平與對等』,但外界都明白這只是其冠冕堂皇的說法。所謂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只是一個說辭,背後隱藏的兩大目的更值得深究。

  從淺層訴求來看,啟動貿易調查威脅對中國商品采取『懲罰性』措施以扭轉貿易逆差,助推『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實施是特朗普的一大訴求。這一點不僅是針對中國,即便是對美國最堅定的盟友——加拿大和歐盟,特朗普的做法也是如此。在本周三即將於華盛頓舉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中,加拿大的最主要底線就是尋求從購買美國貨的指令中豁免。

  從深層訴求來看,將中美貿易與朝鮮問題捆綁纔是特朗普的最主要目標。之前,特朗普曾直白暗示,如果中國加強對朝施壓,令其收斂核導計劃,他就會稍微放過中國。8月10日,他又在記者會上說:『我們每年在與中國的貿易上損失數千億美元。他們知道我的感受……如果中國幫我們,我對貿易的感覺會有很大不同。』

  8月12日,白宮傳出貿易調查即將啟動的消息後,美國《紐約時報》即評論稱,『特朗普總統正式展開了通過貿易戰爭施壓中國控制朝鮮行為的「以中制朝」戰術』。

  外界擔懮觸發中美貿易戰

  針對特朗普對華啟動『301條款』調查,美國輿論普遍認為,調查可能加劇美中兩國的緊張關系,導致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爆發貿易戰。

  不僅美國商界人士擔心對華啟動的『301條款』調查可能傷及本國消費者和進出口企業的利益,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國際社會也擔心因此遭受池魚之殃。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邁克爾·富利洛夫已警告澳大利亞政府,必須嚴正對待美國政府對中國發出的貿易威脅。他稱,一旦中美發生貿易戰,澳大利亞在能源和農產品貿易等方面的利益將面臨威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也回應稱,中國政府一貫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她呼吁美方實事求是地看待有關問題,客觀評價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以及中國通過自主創新驅動發展經濟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時,她也敦促美方采取的貿易措施應該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