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弗州血案"敲響警鍾:去納粹化,德國與世界新難題
2017-08-17 09:09:4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去納粹化並非易事

  柏林歷史學者卡特琳·舒貝爾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使用違憲組織標志罪」是德國去納粹化運動的一部分。』據卡特琳介紹,二戰結束後,盟國在德國法律、教育、文藝等多個領域開展『去納粹化運動』。銷毀納粹標志是重點內容之一。盟軍除了炸毀紐倫堡納粹黨代會舊址上巨大的納粹標志,還清除了許多帶有納粹遺跡的建築。

  在德國,對納粹分子『謀殺罪』的刑事追訴『永不過期』。1985年,德國聯邦議院做出決議,否認大屠殺的行為將判定為違法。2015年,87歲德國老婦烏蘇拉·哈韋爾貝克公開否認納粹大屠殺,被判10個月監禁。2007年,德國電視一臺女主播伊娃·赫爾曼也因贊揚第三帝國『尊敬母親蔚然成風』丟了飯碗。

  按照歷史學者卡特琳的說法,『經過70多年的去納粹化運動,德國已成為正常國家』,但新納粹仍有一定的勢力。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數據顯示,德國約有2.5萬右翼極端分子,在近8200萬人口的德國,雖然只佔0.03%的微小份額,但對社會的危害極大。與此同時,有關納粹的印記也沒有徹底肅清。最近,在德國西南部村莊海科斯海姆的一座千年歷史教堂裡,人們發現一座鍾上刻有納粹徽章和銘文。許多民眾要求取下大鍾、磨去納粹分子當年留在上面的印記,但教堂神職人員和地方行政官員認為,應保護這座古鍾。在德國,一些軍營、學校和街道的名字還與納粹『有染』。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今年下令,一小部分仍以二戰德軍軍官命名的軍營必須改名。德國國防部此舉要顯示,德國聯邦國防軍和當年的納粹軍隊沒有任何傳承關系。2014年,德國最後一家以著名軍工專家韋納·馮·布勞恩命名的中學更改了名稱。

  去納粹化也成為歐洲很多國家的共識。希特勒1889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家小客棧裡。過去幾十年裡,奧地利內政部一直租這座樓房,用作老人護理機構。2011年後,內政部打算購買此房,但遭到女房東拒絕。去年11月,奧地利國民議會內政委員會表決,同意將希特勒出生故居收歸國有,此舉也是避免它成為新納粹和極右翼分子『朝聖』之地。奧地利憲法法院今年6月30日作出裁定,將希特勒出生故居收歸國有沒有違反憲法。

  德國70多年來去納粹化的努力得到國際認可。1970年12月,時任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華沙之跪』轟動世界。柏林軟件工程師馬庫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去過不少國家,聽到的都是對德國反省二戰歷史的肯定。然而,自難民危機以來,德國去納粹化運動正經受新考驗,『戰斗18』及『血與榮耀』等被取締的新納粹組織重新活躍起來。德國內政部今年4月公布的《2016年刑事犯罪報告》顯示,去年德國發生23555起右翼極端主義刑事犯罪案例,創歷史新高。《世界報》分析說,德國存在『體制化的納粹地下網絡』。

  『極右翼分子和新納粹不像從前那樣容易辨別出來了。』德國社會學者馬塞爾·哈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們的外表與工程師、企業家、電腦工程師、學者及白領沒什麼區別。這不是他們偽裝得更好了,而是他們確實來自這些領域。極右翼分子主體和部分新納粹分子不再是『德國統一的失敗者』,也不再集中在社會底層。他們不再明目張膽使用納粹標志,而是使用一些法律不禁止的符號,如『88』代表『希特勒萬歲』。他們將這些符號印在T恤衫、棒球帽、CD封面或旗幟上。馬塞爾說,一些『80後』『90後』試著『故意忘記納粹歷史』,這是行不通的。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