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默克爾一指彈開莫迪惹惱印度 歐媒為何重中輕印?
2017-08-21 14:49:53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8月18日文章,原題:論媒體關注度,為何印度不及中國今年5月,一張莫迪總理主動伸手,欲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握手,結果後者伸出一指、拒絕了他的照片讓印度人在社交媒體上議論紛紛。有人表示憤怒,認為這是侮辱。有人由此推斷印度在歐洲領導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人質疑,為什麼德國媒體忽視莫迪來訪。事實上,認為印度被歐洲——包括歐洲的媒體——忽視的說法,並非毫無根據,特別是與中國受到的重視與報道比起來。

  芬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巴特·蓋恩斯說:『(歐洲媒體)對印度的關注肯定不夠。』比如,倫敦的《經濟學人》每周均有中國專版,而印度事務淹沒於『亞洲』版塊。比如,該雜志過去四期(7月22日至8月12日),有9篇文章涉及中國,而關於印度的只有兩篇(同期菲律賓得到的報道都比印度多)。柏林自由大學『亞洲人眼裡的歐盟』項目主任梅·斯圖鮑姆說:『歐洲報紙報道中國如今已習以為常,這與10年前很不同,當時只有少數報紙報道中國事務。而隨著中國的崛起,若哪家媒體的報道中少了中國將顯得缺乏國際性。但迄今,對印度的報道多數仍只限於小欄目,且都涉及個別問題。』

  有專家表示,歐洲媒體重中國輕印度的部分原因在於,歐洲的政治人物往往也不太關注印度。斯圖鮑姆認為,除了印度的前殖民國英國之外,歐盟其他地方對印度的關注『堪稱善意的疏忽』。政治人物得到的建議也屬這種情況。歐洲多數大學的國際研究院系都設有中國部。但多數大學沒有印度部。歐洲智庫也有類似的現象。

  然而,這不是歐洲特有的問題。《紐約時報》數年前就指出,『在美國,中國獲得的關注多於印度』。此外,印度政治人物似乎對歐盟也不感興趣。歐盟安全研究所不久前一份報告稱,『盡管印歐是戰略伙伴關系,印度的政策精英們視歐盟主要為貿易集團而非戰略或政治角色』。

  此外,歐洲政策專家對印度廣泛的地緣政治動機存在較多的質疑。比如,印度仍是俄羅斯的忠實盟友嗎?兩國的良好關系始自蘇聯時代,在莫斯科改善與中國和巴基斯坦關系後,現在出現了不確定性。另外,有一種看法認為,印度看上去很有前途,但往往不能(像中國那樣)使之成為現實。或許,這是發展歐盟—印度關系的最大障礙。從經濟或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方面講,印度現在都比不上中國。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