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29日先後到訪得克薩斯州南部科珀斯克裡斯蒂市和首府奧斯汀,視察災區,承諾此次救災和重建成為『應對自然災害的典范』。
盡管特朗普沒有去受災嚴重的休斯敦,但反應較為迅速。一些專家認為,特朗普很快就去災區視察,既是履行總統職責,更有三重政治考量。
一是提振民意支持率。
自1月上任以來,特朗普飽受『通俄門』困擾。8月中旬,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發生暴力衝突,特朗普對事件表態多次改變『口風』,引發公眾質疑。『因此,特朗普希望在危急關頭積極回應,從而挽救民意,』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刁大明說。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孫成昊指出,如果特朗普此次成功應對危機,這將成為其加分項,特朗普自然希望『轉危為機』。
二是樹立親民形象。
多家西方媒體評論,在應對災情方面,特朗普有意作出姿態,顯示自己同前總統喬治·W·布什有所區別。
2005年8月,三級颶風『卡特裡娜』侵襲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超過1800人喪生。因聯邦政府救災反應緩慢,時任總統小布什備受輿論批評。
孫成昊認為,此前小布什和貝拉克·奧巴馬政府應對自然災害時,都被公眾批評不夠親民或救援不及時,因此特朗普急於視察也是希望體現自己與前任的區別,樹立親民形象。
不過,曾為小布什擔任白宮發言人的阿裡·弗萊捨卻並不買賬,認為特朗普在災區的講話缺乏同情色彩:『特朗普首先應該強調對遇難者的同情,對受災民眾的關切,並承諾聯邦政府來到災區,是為幫助當地恢復重建。』
三是借機修補與國會的關系。
特朗普29日向災區承諾聯邦援助,表示救災和重建工作會比以往更得力。而這些援助離不開國會財政撥款。孫成昊認為,特朗普可以借與國會商討給災區特別撥款之機,修補與國會參眾兩院的關系,為僵硬的府會關系找到突破口。
【美國救災『先天不足』】
得克薩斯州是共和黨的基本盤,特朗普此次視察受到當地民眾歡迎。但也有災民認為得州政府救災不力,對特朗普的災區之行提出質疑。
災民莉薩·艾克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得州政府有能力處理一切麼?在洪災中,我失去了房子和汽車,我們需要的是幫助』。去年總統選舉,她沒有投票,『親歷此次危機如何處理後,我纔能作出結論』今後投給誰。
刁大明認為,在災害應對方面,美國各級政府間組織協調缺乏效率,而這歸咎於聯邦制國家的『先天不足』。『聯邦、州以及縣市鎮政府之間缺乏統一協調,各級政府對災害的判斷發生扭曲,因而向公眾傳遞出矛盾信號。』
此前,得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呼吁居民『嚴格遵守』強制撤離令,而休斯敦市長西爾維斯特·特納則呼吁民眾『待在家中』。
『聯邦制框架下,如果各級政府出現不同政黨主導的情況,各層級之間將加劇互動撕裂,陷入治理碎片化的困境,』刁大明說。
『哈維』帶來的強降雨仍將在休斯敦地區持續。當地政府官員28日警告,今後幾天,休斯敦將面臨更多降雨,導致災情惡化。
面對災難性天氣,民眾會更加重視氣候變化,並反思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刁大明認為:『對特朗普來說,此次災情可能仍會淪為負面信號,因為公眾會由此聯想到更多未體現民意的政策決定。』(王逸君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