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中日韓農業面臨共同難題:WTO規則中的不利地位
2017-09-18 10:40:21 來源:環球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路透社報道,保護本國農業是國際通行作法,因為人多地少,同為糧食進口國的中日韓三國都實施了農業保護關稅。與西方國家相比,尤其是以大農場規模化經營的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相比劣勢盡顯,使得三國農業在倡導貿易自由化的WTO規則中處於不利地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在17日於貴陽召開的2017中日韓地方政府三農論壇上發言時說,以大米為例,韓國對大米設定的進口關稅稅率高達513%,而日本則更高為778%。與日韓相比,中國對進口配額外的大米征收關稅稅率為65%,比日韓低得多。葉興慶說,『日韓依靠高關稅把國外大米擋在國門之外,相比較之下,中國在加入WTO時設定的關稅為65%,現在我們能守住這個稅率已經很不容易了。』

  雖然中國的配額外關稅稅率遠遠低於日韓,美國已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一個專門小組,調查中國針對小麥、稻米和玉米關稅配額(TRQ)的使用問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由於中國沒有完全使用關稅配額,使得部分進口產品被征收了高額稅率。

  日本對農業的保護更是成為西方國家的眾矢之的,2017年3月,世界貿易組織在日本貿易政策相關調查報告書中,對日本農業領域『持續性的過度保護』狀態表示擔懮,要求日本對此進行改革。

  農業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唐忠在出席論壇時認為,中日韓三國面對美澳等農業大國,資源處於劣勢,而在此基礎上,談論農產品的全球自由貿易,對中日韓三國都將不利。

  葉興慶透露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耕地只有1.5畝,日韓兩國人均耕地則為0.5畝。處在第一位的澳大利亞人均佔有耕地為32.3畝,加拿大為20畝,美國則為8畝。均遠遠高於中日韓三國。人均耕地面積上的優勢帶來的是農產品成本低和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貿易規則中,農業強國則堅持要求中日韓等農產品進口國采取低關稅,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

  而數據也顯示,中國主要的糧食產品成本已逐漸超出美國。『中國能不能抵擋得住國外廉價的農產品,給我們很大的挑戰。』唐忠認為,在因為資源不均而導致的貿易規則弱勢中的中國應該『反思』在全球貿易規則上的作法,『是不是可以從溫和的產業政策上變得在世界貿易規則上相對積極?』另外,均為糧食進口大國的中日韓三國所處地位相同,應該在國際農業貿易的談判中加強合作與協調,『我們都面臨著相同的狀態,世界貿易組織在制定政策時應該多考慮各國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不應只考慮西方大農場商戶的利益。』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