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兩會前瞻:中國兩會將謀劃經濟改革新路線圖
2018-02-27 17:52: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兩會前瞻)中國兩會將謀劃經濟改革新路線圖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題:中國兩會將謀劃經濟改革新路線圖

  中新社記者李曉喻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改革與發展走向備受關注。步入『不惑之年』的改革下一步力度如何,突破口在哪裡,如何確保落實?這一系列問題或能從3月啟幕的全國兩會上尋到答案。

  力度如何?

  2018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關鍵一年,也是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元年。再發改革動員令,加大改革力度,是順利通過『大考』的必由之路。

  眼下,中國經濟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已從『有沒有』轉為『好不好』,高速度增長時期形成的一整套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制度,愈發不適應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指這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可見,改革制度『指揮棒』,勢在必行。因而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正式破題之年,改革亦是題中應有之義。

  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所言,當前中國經濟仍存在不少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來的。這意味著,現代化經濟體系從提出之時,就攜帶著深化結構性改革的『基因』。

  近期中國高層已頻頻釋放改革開放加碼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亦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透露,中國將要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舉措,『一些措施可能超出國際社會預期』。

  在此情況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一批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可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圖為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張斌攝

  重點在哪?

  除力度如何外,2018年中國經濟改革著力點在哪,也有待全國兩會作答。

  破除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是改革40年來一以貫之的主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重大轉型期,補齊制度短板、激發市場創新活力,料將在今後改革中越發凸顯。

  作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是重中之重。如何圍繞『破』『立』『降』下功夫,以處置僵屍企業為抓手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優化昇級;繼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等,料將成為2018年全國兩會的聚焦話題之一。

  其他領域改革或將加速推開。1月底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已經勾勒了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產權保護、財稅金融等幾個改革板塊。在這一要求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開放等各板塊重點事項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有望在兩會期間得到細化。

  1月底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已經勾勒了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產權保護、財稅金融等幾個改革板塊。圖為一家企業中工人正在焊接。(資料圖)中新社記者張斌攝

  如何落地?

  40年過去,中國經濟改革步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能否把改革布局落到實處,不僅關乎改革的前途,也影響著外界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看來,中國改革的方向和頂層設計都是正確的,應當堅持;實施方案也切中時弊,有可行性。『關鍵在於執行。』

  但執行仍有難題待解。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郭強直言,眼下中國改革的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想改革、謀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氛圍還未完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展現出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中央深改組第二次會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提高政治站位,勇於推進改革,敢於自我革命;鼓勵基層創新,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推動形成更加濃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創新氛圍;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克服形式主義問題等。

  在剛剛結束的各地方兩會上,多個省區市亦明確表示,要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認真落實中央的總體部署和頂層設計,確保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如郭強所言,『自我革命纔是真改革』。圍繞激發『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積極性,政府工作報告會作出哪些政策安排,代表委員將貢獻哪些真知灼見,料將成為2018年全國兩會的又一看點。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