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 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的家人在周三凌晨發表聲明,證實他已在劍橋的家中死亡。霍金的孩子Lucy , Robert和Tim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感到深深的悲痛!』
始終堅持科學無國界中國人民得知霍金去世消息,紛紛轉發懷消息緬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一時之間,霍金刷屏全網。

微博熱搜截圖
你所認識的霍金,是一個影響世界的暢銷科普作家,是一個身患漸凍癥卻智商超群的勵志物理學家。但是,作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的霍金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學術成果——你了解嗎?
霍金的科學成就:創立無邊界宇宙理論
霍金的成就很多,其中有兩個著名的理論:奇性定理與霍金輻射。
在深入了解每一個研究成果之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個概念——黑洞。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人們計算發現:宇宙中會存在一種特殊的時空區域,其質量如此之大,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它裡面的物質,甚至連光,都跑不出去,所以人類也沒有辦法直接看到它。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就叫黑洞。
憑借間接的觀察測算,科學家們確認了,這個由廣義相對論計算出來的東西,的確是真實存在的。霍金的兩項貢獻都和黑洞密切相關。
『奇點定理』,通過數學運算證明了:黑洞裡必然有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這個奇點,違反直覺又難以理解。但卻是霍金通過嚴密的數學計算得出的,無法回避的存在。

不僅如此,霍金和彭羅斯還進一步推論,我們的宇宙也是從這個奇點開始,逐漸膨脹成為我們現在的宇宙的。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項研究,對於人類理解黑洞和宇宙,有著重要的意義。
霍金的第二個主要貢獻,叫『霍金輻射』。霍金結合量子力學的相關原理,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設想:黑洞,其實也在不斷向外輻射出粒子!

在霍金描繪的圖景裡,黑洞像是在『蒸發』一樣,一點點損失著能量,直到最後一刻。他大膽地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相結合,通過一系列漂亮的數學證明,從能量的角度,令人信服地完善了『黑洞』理論。這個理論性預測也因此被命名為『霍金輻射』。
奇點定理、霍金輻射就是霍金上世紀70年代所作出的,對學界影響最大的兩個學術貢獻。
霍金的另一種偉大:身患重疾依然堅持科普
霍金作為當代理論物理的代言人,對於在公眾面前宣傳理論物理作用是極大的。這一影響力應該無人能出其右。當然,霍金在學術界的名氣是與其貢獻相稱的。同行們將霍金視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引力和黑洞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眾多學者之一。

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問世。這本著作被譽為人類科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佳作。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
2001年,霍金完成了《時間簡史》的姐妹篇《果殼中的宇宙》。霍金還與人合作編著出版了《空間-時間的大比例結構》(1973)、《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評論》(1979)、《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和《宇宙之始》(1983)等著作。
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63年,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盧伽雷氏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癥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霍金憑借自己的思想,穿越廣袤的宇宙,揭開宇宙的秘密,帶我們尋找世界的真相。『霍金輻射』也早已超越科學與生活的邊界,他的科學成果和對人生的堅強樂觀同樣讓人敬畏。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