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東京大學的團隊4月10日宣布,對太平洋南鳥島近海深海海底發現的含稀土泥的濃度進行調查,從其結果推測2500平方公裡范圍內的儲量超過1600萬噸。
據日本共同社4月10日報道,該團隊表示該海域周邊位於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內,資源量之大相當於全球數百年的稀土消費量。然而由於達到實用水平的開采技術尚不存在,目前尚無能夠利用的預期。東大教授加藤泰浩表示:『希望與企業和研究機構推進討論,在今後10年開發能夠實際使用的開采技術。』
團隊此前在南鳥島近海水深約5000米的海底發現了含有鏑、釔等的泥土,延伸范圍達2500平方公裡。使用調查船采掘25處海底泥土並調查所含稀土濃度,發現西北部約100平方公裡的濃度尤其高。於是推測僅該海域的儲量就有120萬噸,總體超過1600萬噸。
該團隊認為,泥土中的粒狀生物骨頭和牙齒中包含較多稀土,通過打撈回收能夠降低開采成本。日本千葉工業大學和神戶大學等也參加了團隊。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