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天下博覽
搜 索
Facebook改名轉運 能否拯救這張『臉』?
2021-10-26 07:43:48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徐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改名轉運能否拯救這張『臉』?

  這兩天,一則Facebook公司准備改名的消息,引發了互聯網行業以及各國網友的熱議。

  有外媒報道稱,Facebook首席執行官紮克伯格可能會在10月28日的『臉譜網開發者大會』(Facebook Connect)上宣布這一改名的消息。不過,究竟改成什麼名字,至今仍是個『機密』。

  一時間,全球無數網友都積極參與到了一場『無獎競猜』之中:這家社交媒體巨頭的新名字可能是啥?從FB、Fakebook、Bookface到Zuckussy,各種答案紛飛……甚至還有一家體育博彩網站為這個新名字開了一局,其中賠率最高的前三個名字是『Virtuel』、『Connect』和『Horizon』。

  那麼,作為社交媒體界的一方『霸主』,Facebook為何要改名?改名背後,紮克伯格究竟打著怎樣的算盤?

   『稱霸元宇宙』

  有媒體認為,新名稱可能與該公司一直在開發的虛擬現實平臺『地平線』(Horizon)有關,這是紮克伯格的下一個雄心壯志——稱霸『元宇宙』(Metaverse)。『元宇宙』是一種通過VR和AR技術構建的超級虛擬世界,這一概念近期獲得了一大批全球互聯網企業的追捧。

  據美國媒體報道,Meta這個名字實際上早已出現在Facebook的『擴展宇宙』中。現在如果登錄『Meta。com』這一域名就會自動跳轉至『Meta。org』網站,後者是一個生物醫學網站,隸屬於紮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陳運營的慈善組織『陳-紮克伯格倡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早在2017年,該慈善機構就收購了主要從事搜索科學論文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公司『Meta』。這表明,紮克伯格早已為自己的『元宇宙』公司有所打算了。

  美媒分析,雖然目前還不清楚Facebook的真實意圖,但營銷專家們認為,Facebook可能將效仿谷歌的做法,成立一個母公司來監督各種業務。如果母公司的名稱是『Horizon』,那麼公司的各個部門也可以改名為『Horizon Facebook』或『Horizon Instagram』等等,或者也可以保持不變。

  不過,許多批評人士認為,在接連不斷的丑聞之後,Facebook實際上是希望借改名和『元宇宙』重塑品牌,以挽回公司的顏面。

   『改名換運』?『金蟬脫殼』?

  此外,還有不少觀點認為,改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Facebook近年來麻煩不斷、需要『改名換運』。然而,就在Facebook被曝出即將改名的第二天,該公司便迎來了訴訟罰款『三連擊』。

  當地時間20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拉辛正式起訴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稱其需要在2018年劍橋分析公司的丑聞中承擔個人責任。外媒分析稱,不可否認的是,自2018年被曝出泄漏大量用戶私人信息的丑聞後,Facebook已『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同一天,大西洋彼岸的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宣布,因Facebook未能提供所需的更新信息,該機構將對Facebook處以近700萬美元的罰款。外媒報道稱,CMA的罰款出臺之際,以Facebook為首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正面臨著越來越多層面的監管和審查壓力。今年春天,CMA和歐盟最高競爭監管機構對Facebook的分類廣告服務Marketplace及其在線約會服務展開了正式的反壟斷調查。近年來,美國國會也一直在討論監管Facebook或分拆其企業集團的可能性。

  就在Facebook決定改名前不久,有著『吹哨人』之稱的該公司前僱員弗朗西絲·豪根向《華爾街日報》泄露了數千頁的Facebook內部文件,指控該公司以『利益至上』為原則,存在煽動分裂、破壞民主、損害年輕用戶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罔顧公眾利益的行為。隨後,美國國會就這些文件舉行了聽證會。

  對此,美媒指出,改名的另一個好處可能是,紮克伯格可以從一系列的法律紛爭中『金蟬脫殼』。或許下一次在國會議員面前作證時,他的身份將不再是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而是『Horizon』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從理論上講,這將使他免受為Facebook任何錯誤負責的煩惱。他甚至可以拒絕出席作證,不再是那個不得不為Facebook負責的『可憐人』。

   『他們以為自己在糊弄誰?』

  『所以這個想法大概是,Facebook公司想要徹底與Facebook劃清界線。該公司可能將被命名為Zuckplex,然後旗下有一系列的產品,Facebook只是其中之一。這給人一種黑幫試圖將(非法)資產轉移到合法企業的感覺。』一名網友對此吐槽道。

  佛羅裡達大學營銷學教授理查德·盧茨稱,盡管有很多先例,但徹底改變一個品牌的名稱也並不常見。『(改名)是很昂貴的。當一家公司這樣做時,通常是希望或迫切需要與不想要的關聯保持距離。』他介紹道,比如,與安然破產丑聞有牽連的安達信諮詢公司更名為埃森哲,1996年發生空難後改名為『穿越航空』的瓦盧傑航空公司。

  不過,許多專家都對Facebook此舉的成效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Facebook就算改名了,也無法掩蓋這個公司的問題。『一個新名字可能會使公司煥然一新,但更名並不意味著重塑品牌。』品牌轉型專業人士阿納伊齊·莫杜表示。他指出,除非Facebook有嚴肅的計劃來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否則僅僅改名是毫無意義的。事實上,它可能還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美國媒體更是直接在評論文章中表示,『他們以為自己在糊弄誰?』全世界近30億的Facebook用戶都很清楚這家公司的『毛病』——對隱私問題、虛假信息、仇恨言論、種族主義和政治欺詐等爭議視而不見『裝聾作啞』。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