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記者張曉雅】『莫裡森把中國「威脅」變成了選舉的楔子。』《澳大利亞金融評論》21日的評論文章一針見血。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文章截圖
文章稱,隨著選舉的臨近,莫裡森政府借用澳大利亞前總理孟席斯和霍爾特在越南戰爭期間的聯盟劇本,將澳外交政策作為與工黨對抗的關鍵楔子。民意調查也似乎證實了對這種循環利用中國『威脅』的支持。
『盡管有人可能不贊成這種做法,但它的後果無疑是重大的,澳大利亞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為此付出代價。』文章說。
將澳美同盟關系提昇到新水平、推動『四方安全對話』、通過美英澳AUKUS『安全伙伴關系』……莫裡森任下政府的『外交成就』充滿敵視中國的意味。
『那麼,請反思一下,當一位無情的政客利用對亞洲大國的敵意登上新聞頭條時,可能會出現什麼不可預見的後果。』文章發出質問。
文章說,莫裡森政府現在對持續惡化的美中關系進行投資,心甘情願地卷入華盛頓對華的軍事謀算中,堪培拉也再次陷入過度曝光、孤獨的突出地位。
『現在,所有事情都要透過「中國威脅」這一棱鏡所看待。與太平洋、東南亞國家和日本的關系都不能從它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待。所有這些都被淹沒在「反擊」北京的政治活動,以及澳大利亞作為「對抗」中國的榜樣的明顯滿足感之下。』
文章還說,澳大利亞執政聯盟在國內政治中利用中國的做法本來就很危險,如今,這種做法更是近乎『有毒』,因為它忽視了對亞裔澳大利亞人的影響。『或許我們可以正確地表達對中國如何展示其實力的不安,但澳大利亞也必須鼓起勇氣照照鏡子。』
結尾部分,文章還將莫裡森的對華政策與往昔澳政府進行對比。
文章說,莫裡森繼承了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科廷和羅伯特·孟席斯的衣缽,但在最近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爭執中,莫裡森的反應有點像澳亞前總理麥克馬洪對1971年美國對華政策突然改變而束手無策的反應。『同樣暴躁的掩飾和狂風般的空虛。』
『請想一想,當一個無情的政客選擇利用對亞洲大國的敵意登上新聞頭條,而不是為澳大利亞在該地區的地位與和平制定一項長期戰略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不可預見的後果。』文章最後再一次發出叩問。
- 俞敏洪回應『是胡適轉世』 這是個什麼梗?2021/11/19
- 倆老板因員工跳槽開豪車互撞 具體怎麼回事?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