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天下】馬克龍連任勝算高,挑戰亦多
閱讀提示
法國大選還有1個月就將舉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馬克龍的支持率領先其他候選人。過去4年內,馬克龍帶領法國經濟取得一定成就,法國在歐盟也發揮了更大作用。而在當前危機下,馬克龍還可能享受『聚旗效應』的紅利。不過,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總統,都將面臨多重挑戰。
3月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式宣布參加將在下月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這標志著法國大選這一牽動今年歐洲政治走向的最大變量進入關鍵博弈期。
在當前俄羅斯與烏克蘭、俄羅斯與西方衝突全面上昇,歐洲地緣政治和安全環境劇烈震蕩的背景下,法國因其在歐盟內的領導地位和中心作用,今年的大選備受關注。哪位候選人能在愛麗捨宮爭奪戰中笑到最後?獲勝者又將帶領法國及歐盟走向何方?
支持率領先
從目前民調來看,馬克龍的支持率和連任概率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
美國『政客』網站公布的民調顯示,截至3月3日馬克龍的支持率為27%,領先排名第二的『國民陣線』黨首勒龐(17%)近10個百分點,更遙遙領先極右政治『素人』澤穆爾(13%)、中右翼候選人瓦萊麗·佩克雷斯(13%)、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12%)等人。
雖然從支持率而言,馬克龍僅僅得到了大約四分之一選民的支持,但法國的選舉制度對馬克龍這樣有著較好政治基礎的現任領導人比較有利。
一般而言,部分法國民眾往往在第一輪投票中支持持有極端政策主張的候選人或投出白票,並非全然站到傳統政治的對立面,也是對既有體制和傳統政黨表達不滿。一旦進入第二輪投票,他們就會轉而支持更『靠譜』的候選人,以求國家仍能在正常軌道上運轉。
因此,法國選民在理性和激情、抗議與秩序之間追求微妙平衡的態度,成為抵御民粹主義的『防波堤』,增強了法國政治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預測,馬克龍進入第二輪和最終勝選的概率分別為98%和93%。
四年有政績
馬克龍的支持率之所以領先,與他任期內的執政和當前國際形勢等因素有關。
首先,法國在馬克龍帶領下經濟取得一定成就。
歐債危機以來,法國因其種種經濟結構性問題,作為歐盟經濟大國的形象一直被『持續穩中有昇』的德國所籠罩,也使得德國逐漸主導歐盟事務的第一話語權,自詡歐盟領袖的法國無奈居於二線。
2017年,馬克龍打著變革的口號入主愛麗捨宮,希望通過刀刃向內、直指痼疾的全面結構性改革,扭轉法國在出口、競爭力、創新等方面缺乏活力的狀況,以再工業化重塑法國經濟面貌。4年來,他利用自身『克裡斯瑪』式政治人物的影響力和共和前進黨在國民議會的優勢地位,在勞動力市場等方面推動結構性改革,同時促進工業衰退地區吸引新的大型項目,將再工業化與數字化、綠色化的產業變革相結合,為鐵鏽地區帶來就業和希望。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法國在企業救助、就業保障、穩定醫療物資供應等方面迅速制定和執行了一攬子反危機措施,使得法國經濟實現較快復蘇。2021年法國經濟增長率達5.4%,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也高於歐盟平均水平(4.8%)和德國(1.8%),實現了經濟總量超過疫情前的目標。
同時,馬克龍政府在就業方面也頗具建樹。法國官方統計自2017年以來私營部門創造了100萬個就業崗位,2022年1月法國失業率降至7%,甚至低於疫情前水平(8.2%)。
其次,危機下的『聚旗效應』有利於馬克龍打造『歐盟領袖』形象。
馬克龍自競選到執政一直主打親歐牌,主張法國領導歐盟重新提振影響力和活力。他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歐盟深化建設方案,也是近年來歐盟構建防衛合作、『戰略自主』、歐元國際化、產業政策、氣候領導力以及經濟綠色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最積極的政策操盤手。
2022年上半年正值法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積極推進在歐盟既定政策議程上發揮主導作用。面對烏克蘭危機急轉直下、熱戰降臨的局面,馬克龍竭力通過首腦外交協調歐盟和西方立場,使歐盟在危機管控及穩定歐洲安全局勢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總體來看,面對疫情、經濟、俄烏衝突、能源緊張等多重危機,竭力展示作為的馬克龍客觀上佔據了西方政治學所說的『聚旗效應』紅利,即國家面臨重大挑戰背景下,民眾會傾向於選擇支持現任來應對危機。正是在俄羅斯在烏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馬克龍領先其他候選人的支持率纔達到了兩位數。
面臨挑戰多
雖然馬克龍連任勝算較大,但在歐洲與世界的『後疫情時代』將要到來、國際秩序和安全架構破而未立的背景下,世界唯一具有確定性的事情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大選鹿死誰手絕難斷言。
即使馬克龍連任成功,擺在其面前的仍然是重重挑戰。
在法國國內,馬克龍因親商業、重效率的政策主張和金融家的經歷,而被反對者打上『富人的總統』標簽,『黃馬甲』運動、反疫苗運動等均表明其在國內推行政策遭遇重重阻力。當前,法國民眾經濟狀況普遍遭遇能源成本飆昇、通脹持續走高、貧富差距擴大等挑戰,馬克龍在穩民心與促改革、節收支等目標之間平衡和騰挪的空間將更趨有限。
而在外部環境方面,俄烏衝突將歐盟徹底推到俄羅斯的對立面和美國的身邊,歐洲經濟復蘇和戰略自主的目標,已經被全面制裁和反俄政治所『綁架』,歐盟成為各大國之間『一支自主力量』的願景正在日益遠去。重新校正定位,調整對外關系,將是大選勝利者不得不解決的困局。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
董一凡
- 泫雅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此前已接種兩針疫苗2022/03/08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