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觀察
搜 索
國際觀察:雙標 浮標 無標——俄烏衝突暴露西方多重丑態
2022-03-24 07:28: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雙標浮標無標——俄烏衝突暴露西方多重丑態

  新華社記者 張遠

  自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美西方加大打壓圍堵俄羅斯力度,對俄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竟然把全球化當成武器,甚至連體育、藝術和學術等領域都不放過,充分暴露出其一貫執行『雙重標准』『浮動標准』,實際上『毫無標准』『以我為准』。

  標榜言論自由封禁俄方聲音

  西方國家向來標榜言論自由,強調任何人都有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流傳甚廣。

  然而,俄烏衝突昇級後,一些西方國家卻說一套做一套。人們看到,一些西方媒體刻意扭曲事實,加強反俄宣傳。臉書和推特等社交媒體平臺在歐盟地區限制或屏蔽俄羅斯媒體和網民的信息。

  與此同時,一些西方國家通過種種手段壓制支持俄羅斯的聲音,甚至直接將俄媒『消音』。歐盟決定禁止俄羅斯國家媒體今日俄羅斯和衛星通訊社的新聞信息產品在歐盟落地和傳播。英國通信管理局宣布吊銷今日俄羅斯在英國播出節目的執照。

  標榜生而平等頻出種族言論

  西方一些政界和社會人士喜歡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俄烏衝突卻暴露出不少西方人仍以膚色、種族、宗教信仰作為評判他人的標准。

  『金發、碧眼』『白種人』『這些逃離戰火的人不像敘利亞難民那樣』『這裡不是阿富汗,這裡不是伊拉克,戰事竟發生在文明的歐洲』……這些詞句出現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等媒體的報道中。

  一些西方記者將烏民眾與中東、北非難民做比較,潛臺詞是前者比後者『更優質』,『更不應該』承受這一切;分析烏克蘭局勢時,時常以『歐美中心論』視角,體現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他們對於這場衝突發生在歐洲感到『不可思議』。

  印度資深記者莫漢說,種族優越感是西方媒體歧視性報道的根源,這『非常令人失望和憤慨』。

  標榜私產神聖肆意凍結沒收

  美西方一向標榜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不過,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對於俄羅斯人的財產權,西方國家則另當別論。

  在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後,德國、法國、波蘭、意大利、美國、英國等多國決定凍結、扣押一些俄羅斯人的資產,包括房產、游艇、存款和飛機等。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多國成立了多邊特別工作組,旨在協作沒收和凍結一些俄羅斯商界人士的資產。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道,美國一個由兩黨參議員組成的小組提議,授權聯邦政府沒收被制裁的俄羅斯人資產。

  標榜體育精神無端政治孤立

  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沒有參與,就談不上奧林匹克的理想、原則和宗旨等。

  俄烏衝突加劇後,在不少西方國家媒體鼓噪下,政治因素開始滲入體育賽場。西方國家一些體育組織、團隊和運動員威脅,如果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在場,他們將不會參賽。

  國際足聯與歐洲足聯發表聯合聲明說,俄羅斯的所有球隊,不論是國家隊或俱樂部球隊,都不得參加國際足聯與歐洲足聯的比賽。今年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1)俄羅斯大獎賽也被取消。俄羅斯前F1車手達尼爾·克維亞特說,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和球隊參加國際比賽非常不公,『這違背了體育教給我們的團結與和平原則。』

  標榜藝無國界取消涉俄演出

  舞蹈、音樂、文學和美術等藝術形式可以超越國界、膚色和語言,引發人們的共鳴。但眼下在標榜藝無國界的某些西方國家,俄羅斯藝術領域也未能逃脫制裁。

  俄羅斯指揮家、德國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瓦列裡·格爾吉耶夫因為沒有公開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失去了首席指揮的工作。俄羅斯女高音歌劇演員安娜·涅特列布科在瑞士蘇黎世歌劇院和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多場演出被取消,理由是她未對俄羅斯領導人提出批評。英國、愛爾蘭等多地劇院取消了柴可夫斯基的經典作品演出。意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取消了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課程。

  專欄作家拉提夫·卡德裡在《布魯塞爾時報》撰文評述,『取消文化』是一種非理智的幼稚行為。

  標榜醫者天職拒收俄方病患

  『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這是不少西方醫學院學生都會宣讀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內容。不歧視病人、不損害病人利益是醫生的基本倫理規范。然而,在俄烏衝突加劇後,一些西方醫學機構卻對俄羅斯病患采取了歧視性政策。

  德國慕尼黑的亞特羅斯診所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拒絕接收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患者。此舉引發網民強烈批評,診所隨後被迫道歉。

  國際腫瘤學科互助組織『腫瘤警報』網站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停止在俄羅斯境內的所有合作和交流活動。這意味著俄羅斯專家和患者將無法通過這一平臺尋求幫助。

  標榜永久中立向烏提供援助

  瑞士、瑞典、芬蘭等國家曾宣布永久中立。按照國際條約,永久中立國有回避義務,不得為交戰國提供與戰爭有關的直接或間接援助。

  但是,俄烏衝突爆發後,上述國家立場紛紛出現明顯轉變,已難言中立。瑞士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凍結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資產;瑞典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蘭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2500件突擊步槍和15萬發子彈等;奧地利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防護裝備,對俄關閉領空。

  標榜學術無界叫停教育合作

  不少西方大學和教育機構標榜,全球化時代,學術、科學交流應該做到無國界、無利害、無敵我。但俄烏衝突爆發後,這些理念被斷然毀棄。

  荷蘭高校和研究機構發表聯合聲明,中止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高校的伙伴關系。俄烏衝突加劇後,愛沙尼亞一些大學開始暫停接收俄羅斯學生。

  發布QS世界大學排名的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宣布,將不再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大學列入排行榜,也不推薦俄羅斯作為教育目的地。

  德國曼海姆大學校長托馬斯·普爾發表視頻演講,稱該校目前不再與任何俄羅斯科學機構合作,暫時不想接收來自俄羅斯的學生。演講視頻引發許多學生不滿。一些學生表示,德國自詡為『學術自由』理念的發源地,而不收俄羅斯學生顯然是歧視。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