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長沙8月22日電 多名在華外企高管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和人纔資源,且供應鏈優勢顯著,隨著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推進,為企業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市場。
德資企業捨弗勒是一家全球性的汽車和工業產品供應商,已深耕中國市場27年。目前,大中華區已成為繼歐洲區外的第二大業務區域。
『從長遠看,中國市場一定是全球最好的市場之一。』捨弗勒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說,中國市場前景廣闊,很多德國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德企都希望能在中國市場有一席之地。
張藝林說,2013年底,因為捨弗勒集團在亞太區的業務增長主要依靠中國,集團決定把中國從亞太區分離出來,成為平行於歐洲區、美洲區、亞太區的第四個區域,『現在看來這個決定非常對』。
張藝林認為,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市場規模,以及在成本上的競爭力和供應鏈的優勢等,都為外企未來在華進一步發展堅定了信心。
不少外資企業對中國的經濟韌性感受頗深。在中德合資企業利勃海爾中航起航空(長沙)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劉大林看來,中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幾十年來的發展積累了很多經濟建設經驗;中國多年來重視發展高等教育,每年千萬名大學畢業生中有相當比例的理工科人纔,成為眾多領域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劉大林說,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介入時間長、范圍廣、程度深,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商業利益,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德資企業索恩格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孫國忠同樣看好中國市場。『中國經濟必能克服超預期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進一步企穩回昇。這是源於中國政府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韌性強勁,同樣也是源於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他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持續加大『六穩』『六保』工作力度,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直面市場主體需求實施宏觀政策。
中德合資企業巴斯夫杉杉首席執行官楊捷說,經濟社會秩序穩定是市場主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保障,成熟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配套、穩定的電力能源等生產要素保障既是企業投資選址的基礎考量因素,也是支橕產業發展的關鍵。『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很有信心。』
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是巴斯夫和杉杉2021年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其前身始創於2003年,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及新能源電動汽車等。
『我們未來發展的重心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中國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楊捷說,受益於中國強大而全面的供應鏈體系,企業的原材料大部分為國內采購。
受訪的外資企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不會改變公司對中國的長期投資計劃。
孫國忠說,根據公司發展規劃,索恩格汽車電動系統有限公司總投資額將達到30億元人民幣,計劃3年內實現項目量產。
楊捷說,公司正在持續擴大其在湖南長沙和寧夏石嘴山基地的電池材料產能,以滿足當地和全球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需求。
當前,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性讓受訪的不少外企更加堅定了本土化戰略。『過去,中國長期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到如今成為「世界市場」,只有用中國本土制造來支持在華業務發展纔能在中國走得更穩。』張藝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