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盛頓最新公布的『最激進』出口管制措施,美國半導體協會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首先對『確保國家安全的目標』表示『理解』,隨後將重點放在『降低對美國創新的意外傷害』上。看得出來,這一聲明在小心翼翼地確保『政治正確』的前提下,極其委婉地表達了對最新管制措施的擔懮。
這種態度當前在美國企業中有著很大的代表性。隨著華盛頓對華打壓一步步昇級,變得近乎歇斯底裡,遭受『飛來橫禍』的美國工商界卻似乎陷入了集體沈默,越發『敢怒不敢言』。在這種背景下,就連美國半導體協會的聲明,都顯得『勇氣可嘉』了。它說明美國工商界的正常聲音,事實上被華盛頓的政治高壓及對華扭曲輿論氛圍壓制了。
在中美關系正常化後的這40多年裡,美國工商界始終是舉足輕重的存在,它們是支持、推動兩國超越意識形態分歧,發展務實互利合作的一支主力,對華盛頓的政治及外交傾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平衡作用。美國企業也因此成為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直接受益者,據中國美國商會的報告,2021年,盡管中美關系趨於緊張,仍然有58%的在華美國企業實現了營收增長,66%的美國企業2022年計劃增加對華投資。美國工商界的務實態度,本該成為華盛頓反華狂熱的最好清醒劑。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一輪華盛頓挑起的對華政治打壓行動中,美國工商界的聲音顯得非常微弱,沒有發揮出人們期待的積極作用。『幫中國說話』的恐嚇與指責,已經嚴重擠壓了正常表達意見和訴求的空間,這也反映出美國對華理性的整體退卻。
一方面,我們看到,美國工商界仍然不斷有人站出來發聲,比如中國美國商會堅決反對中美『徹底脫鉤』,支持擴大對華關稅豁免等等;特朗普政府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時候,許多美國企業也都明確反對。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意見相對分散,未能匯聚成足夠強大的政治影響,基本被華盛頓當成耳旁風,相關的聽證會程序大多成了走過場。
另一方面,的確有不少美國企業越來越沈默,甚至還有個別短視的美企竟然主動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強硬』。華盛頓炮制、加持下的『政治正確』,正在美國工商業界形成越來越強的寒蟬效應。少有人去追問、深思、批判這背後的荒謬邏輯,以及不顧一切的非理性,一切仿佛成了一種理所當然。
我們常說『美國衰落』是霸權的衰落,更是思想的衰落。美國現在的激進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對中國、對世界、對自己的認知偏差。無論是挑動『全面對抗』,還是鼓吹『戰略競爭』,都偏離了中美關系的正確軌道。在這種背景下,荒誕可笑的事情自然此起彼伏,白費力氣的鬧劇必然層出不窮。
也就是在這幾天,美國國防部同意恢復對F-35戰機的采購,給這場由一塊磁鐵引發的鬧劇畫上了句號。就因為一塊產自中國的合金磁鐵,美國政界此前高呼『反思』、五角大樓嚷嚷『調查』,查來查去,國防部也不得不承認,磁鐵不會傳輸信息,不存在安全風險。這是美國『反華』氛圍面對常識打的又一場敗仗,這不免讓人想到那個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
不無巧合的是,就在華盛頓以提振本國半導體產業為借口,不斷昇級對中國的打擊時,美國半導體產業不但沒有因此獲益,反而經歷了噩夢般的旅程,一些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股價近乎腰斬。從長遠看,華盛頓對華出口的極端管制,終將因為反噬自身而難以持續。我們希望,這樣的現實能讓華盛頓從反華狂熱中清醒過來,變得冷靜、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