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甘甜)當地時間12月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為期三天的訪美之行。
這是馬克龍第二次對美進行國事訪問。美國以罕見規格歡迎,有意展示雙方『熱絡關系』。但精心安排之外,難掩美歐地緣政治分歧。
曾經親密的盟友,漸行漸遠。本想要尋求『公平』和『尊重』,但馬克龍帶回歐洲大陸的,似乎只有空蕩蕩的溢美之詞和難以兌現的口頭承諾。
親密會面之外,歐洲獨自受傷
馬克龍是拜登政府接待的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首位外國領導人。為了強調美法聯盟的關鍵意義,美國方面舉行了一系列隆重的歡迎儀式。
12月1日,拜登在白宮會見馬克龍。兩人之間握手、擁抱等一系列小互動,被法新社形容為『湧現出兄弟情誼』。80歲的拜登評價44歲的馬克龍為『親密的朋友』,重申法國是美國『最古老的盟友』。
但會面之外,是美歐間的貿易分歧日益嚴峻,給盛宴蒙上抹不掉的陰影。
數月以來,拜登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歧視性補貼措施,引發歐洲強烈不滿。而就在訪美首日,馬克龍在與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商界領袖會面時直接『開火』,他只是希望被美國『當作一個好朋友來尊重』,但美國的貿易補貼消除了與歐洲的公平競爭環境,『極具侵略性』。
馬克龍此舉,多少讓拜登有些尷尬。在與馬克龍舉行新聞發布會時,拜登回應說,『美國不會為此而道歉』,他本人親自簽署了這則法案,也不會為此而道歉。但美國可以對相關政策做出微調,他們無意讓歐洲付出代價。
美國的讓步,有多少能實現?有分析稱,即使拜登想撤回某些貿易措施,但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去眾議院多數席位,其任何議程都將難以在國會輕易闖關。再加上俄亥俄和密歇根等州的汽車產業勢力強大歡迎巨額補貼,馬克龍此行顯然很難取得重大成果。
漸行漸遠,美歐將以『離婚』收場?
這並非美國首次對其所聲稱的重要盟友『捅刀』。法國和歐洲其它國家,更是多次被美國當成擋災救火的『接盤俠』。
去年,美英澳高調宣布建立『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讓法國人感到『被蔑視和被邊緣化的不愉快滋味』。美國還『背地捅刀』,截胡了法國與澳大利亞數百億美元潛艇大單,更是讓馬克龍大為光火,兩國關系陷入低點。
如今,美國又在烏克蘭危機中大發『能源財』,再次讓盟友們感到在傷口撒鹽的委屈和憤怒。歐洲減少對俄能源依賴,轉向美國購買天然氣,但價格是美國購買相同燃料成本的三到四倍。
與此同時,歐洲還在替美國收拾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問題的爛攤子。特別是難民湧入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持續影響和撕裂著歐洲。相較之下,美國長期以來願意接收的難民數量則相對有限,拜登政府還被曝可能無法落實2022財政年度的難民指標。
隨著美歐之間分歧日益加深,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諷刺道,二者之間的『婚姻』很可能會以『離婚』收場。
在美國看來,與歐洲幾大傳統盟友間的情誼或許早已不復往日。一名要求匿名的美國陸軍駐歐洲的高級將領日前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采訪時稱,繼英國之後,德國也不再被認作美國的『最佳伙伴』;另一方面,波蘭已經『發展成我們在歐洲大陸最重要的伙伴』。
他解釋說,盡管美國和波蘭在政治上站得不是很近,但在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支持一事上,華盛頓和華沙密切合作。
但Politico一語道出美國心裡的『生意算盤』:『沒有一個國家像波蘭這樣打算這麼快、這麼廣泛地擴軍。誰獲得了波蘭的軍備訂單,就能長期受益,因為那還涉及武器的維護和修理。』
呼吁戰略自主,歐洲能否擺脫對美依賴?
近年來,歐洲領導人多次呼吁加強歐洲戰略自主。這次,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後,要求擺脫對美依賴的聲音再次出現。
法國帶頭呼吁為歐洲企業提供本國的政府支持,包括大規模補貼。一些德國官員則指出,歐盟仍有2000億歐元的疫情恢復基金可用,可以重新用於支持工業。
還有歐洲媒體評論稱,今天的歐洲人必須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的和平繁榮要取決於美國的利益?
這些聲音會否成為歐洲實現戰略自主的推動力,還是僅僅是一種外交表態?
事實上,歐洲要想真正實現戰略自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前有分析稱,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及英國脫歐,對歐盟產生巨大衝擊。歐洲國家內部懷疑自由主義秩序的聲音逐漸出現,要求改革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呼聲變大。而新冠疫情進一步暴露了歐洲知識上依附美國模式的風險,也引發歐洲社會內部的知識反思。
然而,這些反思還不足以反映到政治和政策層面上。一旦出現外部危機的衝擊,歐洲戰略自主的熱情很可能被戰略恐慌所取代,原來的『美國中心思維』模式也將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