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南非專家熱議中國式現代化:打破『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發展迷思
2022-12-11 20:07:03 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者: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道(文/魯向明田弘毅)一些南非專家學者日前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發展迷思,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項創舉』,激勵了發展中國家,為它們點亮了發展的希望之燈。

  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路徑對於全球解決發展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指針』。南非非國大總經理、非國大黨校董事菲比·波特吉特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諸多挑戰,氣候變化問題變得越來越糟,地緣政治矛盾和全球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貧困及發展問題一直困擾人類,如何處理這些全球問題,以及各國如何處理置於全球背景下的國內問題,都是當前高度關注的議題,『中國如何解決國內及全球問題都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指針』。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稱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項創舉』。他認為,從共享發展機遇到分享發展經驗,中國式現代化探尋出一條更加公平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經驗對世界特別是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持續產生深遠影響。

  蒙亞埃說,現代化被定義為一個從傳統轉向現代的宏觀社會變革進程。不過,中國領導層並沒有單純照搬西方的現代化概念,沒有不加改變就將其應用於中國。在不加調整的情況下采用外國概念的做法,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部分地區帶來了災難性後果。作為謹慎且敏銳的歷史學習者,中國領導人堅持走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這意味著根據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價值觀和國情來實現其制度和社會的現代化。

  蒙亞埃強調,令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獨特性的是,中國擁有由14億人口組成的龐大社會,注重作為社會正義的共同富裕,也注重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和道德生活,它將可持續發展置於重要地位,並堅持和平發展。因此,中國的現代化在許多方面與西方的現代化有著根本不同。西方的現代化以個人主義為中心,而中國的現代化則以共同富裕為基礎。

  蒙亞埃表示,中國的現代化力圖實現平衡,不僅注重物質發展,而且注重文化和道德進步。西方的現代化模式伴隨著戰爭、掠奪和征服,以及對大自然的無情破壞。相比之下,中國的現代化始終強調和平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其內涵是漸進的、以發展為導向的。這包括通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追求高質量發展。

  他說:『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也意識到,如果中國不充分利用全球化,就無法實現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要素,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共同繁榮理念已經體現在它的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等倡議中。』

  蒙亞埃稱,對南非和其他非洲國家來說,中國式現代化已經證明了替代性現代化模式的存在。它表明現代化並不意味著西化,同時不管中國式現代化對非洲多麼有吸引力,它也不應被全盤照搬。

  『非洲應該找到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最適宜的方面,以打造適合自身文化規范和價值觀的獨特現代化。』他說。

  南非中國問題專家譚哲理表示,隨著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這個國家的發展前景必將越來越光明,並幫助國際社會越來越多地獲益。

  譚哲理強調,中國道路走得很好,在數十年裡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科技成就,並取得了消除絕對貧困的勝利。現在,中國正勾勒更加清晰的願景、制定更加明確的目標,並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其所追求的現代化並非西式現代化的翻版。

  『對於一切努力使現代化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一條經驗。』譚哲理說,『沒有哪種現代化模式能被視作唯一的模式,也不存在適合所有國家的單一的現代化標准。』

  多名非洲專家學者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能力就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共同繁榮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而這些最終將有利於維護和平,讓人類社會擁有共同的未來。在一個因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而走上危險道路的世界上,中國帶來了理性的聲音。

  『中國走現代化道路所實現的發展,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產生涓滴效應,使其有機會分享中國機遇,實現飛躍式發展,並構建自己的技術和生產體系。總之,通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將鼓勵南非在自身價值體系內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依賴過去那些照搬的、收效甚微的發展戰略。』譚哲理說。

責任編輯:江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