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作為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的日本外交動作頻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先後訪問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美國5國。在這之前,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打前站』訪問美國,在多個場合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不但攛掇G7今年采取協調行動,以防止中國對部分貿易伙伴施加的『經濟脅迫』,試圖『抱團』遏制中國;更是露骨地說:『我們可能需要做好准備,確定那些想要實施脅迫的國家的短板,然後在必要時采取反制措施』。
日本高官在多個外交場合把『經濟脅迫』掛在嘴邊,是為了向盟友美國『表忠心』,還是為自己的野心『打掩護』?日本炒作『經濟脅迫』背後的企圖值得深究。
梳理日本近來的國家戰略調整可以發現,日本炒作中國『經濟脅迫』,與岸田政府強調的經濟安保機制一脈相承。岸田政府強調經濟安保,並首次將經濟安保寫入國家戰略文件,為當前日本的內政外交的系列動作奠定基調。而中國一直是日本為推行經濟安保舉措設立的『假想敵』。2022年4月公布的日本新版《外交藍皮書》強調,將強化日美、日澳以及日歐等經濟安保合作,加快『去中國化』供應鏈的構建。同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通商白皮書》也提出,半導體、蓄電池等重要品種應降低對特定國家的依賴。日媒分析,此番西村康稔訪美,考慮到『抗衡中國和俄羅斯』,美日將在半導體以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重要新興技術領域展開合作。因此,日本炒作中國『經濟脅迫』,無疑是想讓日本謀求經濟安保師出有名,也讓日美擴大經濟安保領域合作順理成章。
觀察日本一直以來的外交姿態,不難看出,日本炒作中國『經濟脅迫』,其實是順著美國的遏華話術『鸚鵡學舌』。近年來,『經濟脅迫』已成為一些美西方國家污蔑中國的慣用話語。最近,美國副國務卿捨曼在美歐高層對話上指責中國對他國進行『經濟脅迫』。此前,G7會談,美國頻頻拿中國『經濟脅迫』說事。自視為美國鐵杆盟友的日本,在擔任G7輪值主席國期間,繼續散布美西方炮制的涉華謊言,企圖借此在遏華上有所作為,展示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乍看上去,日本配合美國炒作中國『經濟脅迫』,既顧了面子,也抓了裡子。然而,日本的這點操弄輿論的小心思,對於日本真正解決經濟社會矛盾、提昇國際聲譽而言,無異於飲鴆止渴。
根據日本工業部近期公布的數據,日本工業產出已連續3個月下降,陷入萎縮態勢。據日媒分析,工業產出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傳送帶、起重機以及用於制造芯片和平板顯示器的設備產量下降。除了工業產出『疲軟』,日本貿易出口也陷入低迷。在此經濟困境中,日本炒作中國『經濟脅迫』,強行以所謂『安全』阻撓對華經貿、科技合作,企圖與中國『脫鉤』,表面上是對美國表了忠心,實際上不僅損害中日正常經貿往來,更損害本國相關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的健康運行。
作為美國『經濟脅迫』曾經的受害者,日本理應明白:美國為維系自身經濟霸權、維護本國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以史為鑒,日本應好好想想,盲從美國,編織遏華謊言,阻礙中日合作,違反了國際經貿合作規則,最終損人也絕不會利己。
- 陳鈺琪就說"粉色太娘了"道歉:之後會更加謹言慎行2023/01/2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