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包括開展務實合作和支持民間交往等重要內容。習近平主席強調,『中方將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中方將舉辦「良渚論壇」,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魯班工坊、『光明行』、菌草技術、雜交水稻、青蒿素等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成功實施,產生廣泛的經濟社會積極效應。教育、文化、體育、旅游、考古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融合創新,形成了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共建『一帶一路』的民意基礎不斷夯實。
『為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擋,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願望不可阻擋。10年來,『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為共建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當地女孩冬娜的記憶中,以往家中停水是常有的事。受土壤條件、工業廢水等影響,當地自來水水源受到污染,且供應不穩定。中企承建的帕德瑪水廠項目建成後,日供水能力45萬噸,實現了地表水源淨化達標,為當地超過300萬人帶來了清潔安全的飲用水。冬娜的父親沙赫達特是一名工程師,全程參與了帕德瑪水廠的建設。他表示,中企將綠色先進技術運用於水廠建設和運營中,切實踐行了高標准惠民生可持續的要求,解決了當地民眾的生活之懮。
10年來,一條條『幸福路』、一座座『連心橋』、一片片『發展帶』在共建國家不斷湧現,彰顯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一家停工30年的面粉加工廠,經由中國工藝設計和機電設備更新後煥發新的生機;在柬埔寨,中國援建的特本克蒙中柬友誼醫院,極大改善當地醫療條件,有效降低當地居民看病費用;在坦桑尼亞、烏乾達,中方派來農業技術專家組、創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助力非洲國家糧食自主生產能力和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利比裡亞、埃塞俄比亞,中國分享的竹藤編技藝,讓農民得以利用當地竹資源生產家具,提高農村人口手工藝技能和收入;在南非,希德拉菌草技術研究培訓中心為當地農民提供了200多個固定工作崗位,1萬多戶家庭從中受益……
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有力促進地區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最可貴的是,這一倡議從多數人的利益出發,為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小而美」的項目優先解決了很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資金和技術難題。』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國—非洲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認為,這種小型項目有利於提昇社區的生產能力,較快地改善民眾的生活。
『為共建國家加強互利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社會根基。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10月2日晚,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克拉羅劇場,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正在進行。參加演出的明日之潮交響樂團的青少年,來自裡約熱內盧北部的貧民社區馬累。13年來,中國企業資助這一交響樂團,不僅提供資金聘請教師、購買樂器,還修建了排練教室,幫助越來越多的當地青少年通過音樂改變命運。『音樂可以撫慰人心。中國企業為這些孩子找到夢想,帶他們走出貧民窟,我們也希望把音樂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明日之潮交響樂團負責人卡洛斯說。
剛果(布)多利吉市有一座『劈山者』雕像,是當地民眾為表達對中國建設者的尊敬和感謝而立。途經多利吉的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是中剛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歷時8年建成。公路穿越原始森林、丘陵、濕地等復雜地貌,使得從首都布拉柴維爾到經濟中心黑角市之間的通行時間從原來的7天縮短至6小時,有力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和民眾就業。剛果(布)總統薩蘇表示,中國建設者圓了剛果(布)幾代人的夢想,『中國是真心實意幫助我們』。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見證了無數民心相通的故事,為共建國家加強互利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顏天祿表示,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中,通過魯班工坊等推進中外職業教育合作、成立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繼續實施『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等舉措,都體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對支持民間交往的高度重視,『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直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並從中受益』。
『有助於建設一個真正造福各國人民的世界』
在埃及尼羅河畔,有著3000餘年歷史的盧克索神廟見證了歷史變化、滄海桑田。自2018年以來,中埃聯合考古項目已在這裡完成4個季度的田野工作,並取得不少重要發現。中方考古隊員們為殘缺的孟圖神廟制作3D模型,為研究、修復和保護神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卡爾納克神廟區負責人穆斯塔法·薩基爾表示,中國考古技術不僅為古埃及文物的保護作出重要貢獻,也將推動埃及學的發展。
中國和沙特阿拉伯的考古人員共同探尋深埋在沙漠下的塞林港,出土的大量中國宋代、元代瓷器訴說著兩國友好的過往。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身穿虎頭衣、腳踩虎頭鞋,44名來自太行山深處的孩子登上舞臺,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會歌,純淨的歌聲講述著開放包容的中國故事,匯聚起『一起向未來』的力量。
10年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活動品牌,吸引了大量民眾的積極參與;『絲路一家親』、『健康愛心包』、魯班工坊等人文交流項目贏得廣泛贊譽;圖書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和互譯互播、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等紮實推進……每一場活動、每一次對話、每一個平臺,都在加深人們對不同文明的理解與欣賞,促進民心相通,不斷增強各國民眾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共建「一帶一路」倡導文明包容而不是文明衝突,文明之間的對話讓埃中兩國乃至世界受益。』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阿拉伯文明和中華文明開展深入交流互鑒,成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典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乾事伊琳娜·博科娃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加強了不同人群、文化、宗教間的相遇,這種相遇塑造了文明,激發了創造,豐富了學術,孕育了文學和科學寶藏,推動了文化傳承和藝術發展。
『文明之間的對話、民眾之間的交流,能夠促進不同文明之間更高水平的理解,有助於建設一個真正造福各國人民的世界。』阿根廷國立基爾梅斯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科·塔亞納表示,在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凸顯。
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馬杜·迪奧普表示,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蘊含巨大潛力,將推動各國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邁向更加穩定和繁榮的未來』。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