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某些美西方機構借所謂『首席經濟學家』『市場分析師』名義,對中國經濟展開新一輪『唱空』表演:先拉高增長預期,而後再以『不及市場預期』為由,進行『預期綁架』。
相關機構無視中國確定的合理增長目標,脫離中國經濟基本面,滿足於『活在自我設計的經濟模型中』,對中國經濟走勢抹黑唱衰。英國學者馬丁·雅克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以西方棱鏡觀察中國,那麼永遠無法看到中國的整體狀況,同時也無法對中國作出正確的判斷。
先拉高後唱空
『預期綁架』是西方常見的套路
『有增長,但增長不及預期;有成績,但效果還不及預期……』先高捧,後狠殺。這是美西方機構針對中國經濟的唱衰套路,屢見不鮮。
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前11個月經濟數據,顯示國民經濟持續回昇向好。其中,今年11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1%,比10月加快2.5個百分點,凸顯中國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
然而,包括美國《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在內的一些西方媒體機構卻給這一數據加上了『不及預期』的標簽。
路透社稱,數據『未達分析師預期的12.5%』。也就是說,這些機構認為,中國11月數據要比10月加快近5個百分點纔算『達標』。其給出的理由是,之所以有這樣高的預期,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
回撥一下時間軸,就會發現,上述說辭不過是老調重彈。
早在今年年初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時,這些機構就營造了完全相同的敘事:即中國消費市場應立即『報復性』上漲,中國經濟應持續『強勁反彈』。而二季度數據公布時,它們就四處叫嚷『中國經濟有了大麻煩』。
分析人士認為,要求11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率比10月大幅提昇,缺乏實證論據支橕。『相關機構提出12.5%的過高預期,更像是專門為得出「不及預期」這一結論服務的。』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說。『某些人故意篩選於中國不利的模型和統計方法,先下結論,後找論據。』
談及美西方機構的此類套路,西班牙《起義報》網站近期刊文指出:『基於毫無根據的估計來預測中國經濟混亂的新聞,無疑帶有意識形態和宣傳偏見。』

2023年7月3日,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第20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下線。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以偏概全
是『預期綁架』的常見做法
『路透社對多個分析師單獨進行的調查預計,中國經濟將放緩』『彭博社對78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應下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
在美西方機構頻繁出爐的報告中,時常能看到此類無具名信源。這類信源經常會被冠以專業人士的名頭,被奉為『高質量樣本』。為增加可信度,美西方機構通常還會估算不同樣本的『平均值』或『中間值』,進一步證明其『預期』的合理性。
不同分析人士掌握信息各異、分析工具不同、利益取向有別,對特定經濟體做出多空不一的預測非常自然。而投資者對相關機構的期待無非是,客觀平衡報道各類信息和觀點,為受眾提供多元理性的資訊產品。
然而,某些西方機構卻一味濫用話語霸權,封殺與其意圖相悖的觀點,刻意把『唱空中國經濟』的單一聲音,誇大為代表『市場預期』的唯一聲音,企圖以此左右市場情緒,誤導市場預期。
除媒體和商業機構外,美西方政界更深諳『預期綁架』之道。
不久前,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把冷戰中常用的『兵棋推演』搬到華爾街,向金融機構高管展示『假想狀態下』中國給美國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在『兵棋推演』中,這些充斥意識形態偏見的政客斷言,中國是『風險之源』,已經『不適合投資』。
美國國會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近期撰文『喊話』,要求華爾街與華盛頓『統一口徑』應對『中國威脅』。
美國康明斯公司發言人約恩·米爾斯告訴媒體:『如果說任何關於中國經濟的正面評價,你會有麻煩。』

2023年11月23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絲路電商館,跨境電商進行直播銷售。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從唱空到做局
『預期綁架』成為牟利手段
西方輿論的『唱空』表演,不是孤立的,往往與國際熱錢,乃至西方政治勢力緊密互動,牽涉復雜的灰色利益鏈條。
其操作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美西方機構和媒體做『唱空』先鋒,賺取流量;國際評級機構調降信用評級水平,吸引客戶關注;國際熱錢跟進,做實質性『做空』布局,或同步操作『看空做多』的抄底買賣;政客借勢為自身謀取各種利益,增加本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博弈籌碼。
打的是輿論戰,玩的是攻心術,用的是信息差,念的是『生意經』——幾十年來美西方相關機構把這套組合拳玩得溜熟,給自身帶來滾滾財源和戰略利益。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西方媒體和機構的輿論攻勢下,抵不住『預期綁架』,決定全盤西化,接受『休克療法』,肢解現行體制。然而,這一做法不僅沒能為俄羅斯扭轉經濟頹勢,反而導致物價失控,貧困率陡增,本國資產大幅貶值。那些為俄羅斯『出謀劃策』的美西方勢力及其代理人成功抄底,並一度掌控了不少俄羅斯經濟命脈。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做局絞殺泰銖,慣用手段正是通過媒體釋放唱衰消息。通過在『專業』媒體機構放大泰國等經濟體面臨的困難,制造市場恐慌情緒,為做空這些經濟體做鋪墊。
今年1月,美國媒體爆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彭博新聞社、《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巨頭的記者都接受過索羅斯資助,以便在工作中『正確抓住重點』,為其金融投機『鳴鑼開道』。
如今,『預期管理』在美西方已經變成一樁生意。眾多從業者篤信,想要渾水摸魚,首先要把水攪渾。
一些西方投行、機構一邊高調唱衰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另一邊悄悄在外匯、證券、期貨等市場做多中國概念,通過信息不對稱獲取暴利;一些國際組織以『不及預期』作為理由,提出與中國國情脫節的『改革方案』;還有一些『經濟學家』,以唱衰中國經濟為業,通過媒體包裝炒作,沽名釣譽,出版暢銷書,雲游四方,演講獲利……
所謂『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預期的自我實現』,即預期導致行為改變,而行為的改變進一步驗證了原先預期的『正確』和預期者的『高明』。而實際情況是,悲觀的預期更容易通過打壓市場信心、『金融加速器』效應等傳導至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2023年9月13日拍攝的遼寧大連莊河海上風電項目。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集聚,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正不斷創造新機遇,為世界經濟貢獻寶貴的確定性,有力提振了全球發展信心。
得益於超大市場規模、科技創新活力、強勁發展韌性,中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防范化解風險,經濟回昇向好,有效證偽了各類唱衰論調。
在這片土地上,『預期綁架』套路難得逞。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