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長出人意料』『進口表現超出預期』……翻看外媒近期關於中國外貿的報道,『超預期』成為關鍵詞。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4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有望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抬昇、到第四季度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這條上揚的曲線,反映了中國外貿的走勢。
站在國際貿易坐標系下,人們更能看出這份『成績單』的來之不易。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衝突不斷,世界主要經濟體外貿普遍大幅下滑。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額下降7.5%。在此背景下,中國進出口表現好於預期,對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是個有力提振。
從出口看,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3年中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仍維持在14%左右的較高水平。中國充分發揮了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的優勢。2023年,在23.77萬億元的出口總值中,制造業產品就達到23.51萬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出口增長2.8%,佔出口總值比重近六成。特別是船舶、汽車業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黑馬』。
新年伊始,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出發,開啟了商業首航。目前,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都是全球領先。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此外,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組成的『新三樣』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增長近30%……中國出口結構不斷優化說明了什麼?
眾所周知,裝備制造業零部件眾多、技術附加值高,對產業配套和集成能力要求很高。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配套能力,有利於各地產業集群的形成。這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也為產品迭代昇級提供了土壤。這也是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厚積薄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為出口注入了新動能。2023年,中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長9.3%,佔出口總值比重提昇1.7個百分點。中國一家科技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的3D掃描儀已經賣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洲有一個醫生用戶用我們的3D掃描儀,為孩子制作了一個很合適的假肢』。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中國為全球帶去的不只是產品,更是合作共贏的機遇。
從進口看,受商品價格下行影響,中國進口值出現了微幅下降。但進口數量增加了2.9%。從原油、天然氣、礦砂等原材料,到特色食品、數碼家電,再到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這些都反映出中國的生產持續回昇、消費需求旺盛,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中國持續擴大進口,也越來越多地轉化為全球共享的機遇。過去一年,進博會見證老友『全勤』打卡,不少企業『上新』規模創歷屆之最;廣交會線下參展企業國際化率創新高;全球首個鏈博會『一位難求』……中國舉辦的一系列重要展會,為全球廠商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更多機會,中國大市場日益成為世界的大市場。
中國外貿的一池『活水』來自哪裡?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紛紛上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多個國際機構預計,202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30%以上,仍是世界經濟的最大引擎。中國經濟持續回昇向好,正不斷刺激進口產品需求、推動產品出口。
在此基礎上,一系列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契機,將拓寬外貿合作的新市場、新領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邁入新階段、《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滿兩年、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加快推進等,都將為全球企業帶來更多的實惠和紅利。
當前,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各種不確定因素都會對貿易活動形成乾擾。中國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根據中國官方近期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超過3/4的企業預計今年進出口持平或增長。這說明大家有信心: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回昇向好,支橕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會越來越多,給全球貿易與世界經濟帶來更多好消息。
(國際銳評評論員)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