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天下博覽
搜 索
美墨邊境牆外的『醉鄉民謠』
2017-03-20 15:01: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對於身在異鄉的人來說,一段樂曲承載的不僅是旋律,更是對故鄉、對人生的情愫。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墨西哥邊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吉他演奏出這個星球上最淒婉,也最富力量的旋律。

  去往何方:

  一段迷惘的旅程

  『破曉時刻我正奔跑

  天空已漸漸染上顏色

  太陽啊,請別暴露我的行蹤

  別讓我被邊境警察發現

  我要去往何方

  希望,就是我的目的地

  我獨自一人

  越過荒無人煙的沙漠』

  談到移民,《去往何方》是一首常被提及的作品,美籍墨裔歌手蒂什·伊諾霍薩用傷感的嗓音道出移民的境遇:趁著夜色,移民穿越邊境沙漠來到美國。這裡的工資遠比家鄉豐厚,年輕的勞工忍受著分別的痛苦,一筆筆發往墨西哥的匯款,寄托了對家人的思念。

  這首歌寫於上世紀80年代,反映的是墨西哥幾代移民的真實生活。直到今天,歌曲裡的故事,依舊天天發生在3000公裡美墨邊境線上。

  如此生動的作品,源自蒂什·伊諾霍薩的成長環境。

  1955年,蒂什·伊諾霍薩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是一個墨西哥移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雖然生在美國,講一口流利英語,但長在墨裔社區,聽著墨西哥電臺長大,蒂什骨子裡種下了對故土的向往。這也塑造了她的音樂風格:西部音樂和鄉村民謠中夾雜著墨西哥民歌元素,歌曲《去往何方》便是這一風格的集大成者。

  不僅如此,《去往何方》還暗藏一個隱喻:漂泊的墨西哥移民面對失落的前程,充滿對身份的迷惘。而蒂什出生的聖安東尼奧正是隱喻的源頭——1836年之前,這裡曾是墨西哥的國土。

  聖安東尼奧城中心的阿拉莫要塞,每年吸引超過250萬游客。1836年3月6日,墨西哥政府軍和得克薩斯分離派在此發生激戰,這場戰役拉開了得克薩斯脫離墨西哥的序幕。

  10年後的1846年,得克薩斯正式加入美利堅合眾國,從而導致更大規模的衝突——美墨戰爭。

  兩年激戰,美軍兵臨墨西哥城,墨西哥被迫割讓了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總計2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從此,墨西哥人不得不穿越邊境,作為外國人在曾經的故土謀生。

  這成為永遠的痛。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