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從『美聯航事件』看美式傲慢
2017-04-14 15:14:59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2日,芝加哥國際機場,美國民權人士抗議美聯航。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高石 魯銘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丁雨晴】『顧客就是上帝』,這句在中國耳熟能詳的商業箴言源自西方,但美國聯合航空(美聯航)好像將它做了修改,改成了『員工就是上帝』。以暴力驅離機上一名亞裔乘客的事件,讓美聯航在社交媒體上經歷了一場洗禮,眼下該事件仍在發酵,網友及媒體持續爆料該公司的『黑材料』,相關的道歉、賠償、打官司、調查等也在進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拋開種族歧視話題不說,不少美國媒體談論的仍是航空公司的『超售』問題,盡管此次事件無關『超售』。美聯航如此『劣跡斑斑』,一開始卻能那麼傲慢,並非簡單出自自身原因,它與美國航空業整體環境直接相關,也與美國社會某些方面的缺陷有關。

  『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太恐怖了!』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首次就美聯航強拖乘客下機事件表態,他認為航空公司不應該強拖非自願的民眾下機,應該提高補償金額到有人自願為止。

  這起始於9日晚的事件目前仍是輿論關注的一個焦點。最新一段被曝光的視頻顯示,航警當時提出讓那名亞裔乘客大衛·陶下機,但他表示寧願進監獄也不下,航警便警告說這樣情況會更糟糕。12日,幾家美國媒體稱,一家公司的總裁不久前也曾遭受類似待遇,甚至被威脅『不下機就用手銬銬你下去』。

  據報道,為平息這起風波,美聯航12日宣布,那天搭乘事發航班的所有乘客可獲得全額退款賠償。美國國會則盯上了美聯航超賣機票問題,有議員要求國會運輸委員會針對此事發起聽證會,檢視航管與航警是否過度偏向航空公司。另一方面,大衛·陶委任了兩名知名律師,其中一人被《國家法律期刊》譽為全美十大律師之一,其官網介紹稱,他從未在上訴案中失敗。大衛·陶的律師稱,14日將召開記者會。

  『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美國時間12日上午,美聯航CEO奧斯卡·穆尼奧斯(原譯『穆諾茨』)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采訪時打出這樣的包票。他表示,對於9日晚發生的乘客遭暴力拖出飛機的事件感到『恥辱』。

  但在事發之初,穆尼奧斯不是這麼說的。他先是『對這起令人沮喪的事件感到難過』,然後在給公司員工的內部信裡,力挺員工並宣稱大衛·陶『好斗』。

  穆尼奧斯一開始為何如此力挺自家員工?這要從美聯航的發展史說起。

  美聯航1926年成立,以載客量計是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1994年,為走出經濟困境,美聯航曾經創造性地推行員工大規模持股,比例高達55%,交換條件是員工對工資和福利等讓步。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中,被劫持的4架客機中有兩架是美聯航的。第二年,因各種原因,美聯航申請破產,數年後纔脫離破產保護令,2010年與美國大陸航空合並。

  2015年,當時的美聯航CEO因一起腐敗丑聞下臺,穆尼奧斯接手公司。他大力整頓,並在2016年簽署合並之後第一份員工集體協議,鎖定人力成本。上個月,美國《公關周刊》將穆尼奧斯選做『年度最佳溝通者』,稱他是『聰穎、盡責、理解溝通價值的領導者』。然而現在看來,這個稱呼很有諷刺意味。

  管理機制混亂,工資待遇不高帶來的員工態度消極等,使得美聯航的服務態度長期受到指責。直到現在,美聯航在行業內的評估都遠配不上其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的規模。根據美國航班跟蹤統計數據公司FlightStats發布的3月份最新航班准點率來看,美聯航在全球43家大型航空公司中名列22位;在截至4月12日的30天內,美聯航共取消847個航班,還有10675個航班延誤。在美國《悅旅》雜志評選出的2016年美國最佳5家和全世界最佳10家航空公司中,美聯航都沒有入選。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