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觀察
搜 索
巴西人的"快樂"是從哪裡來的?
2017-04-14 14:38:08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巴西人給世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似乎就是『快樂』二字。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始終都離不開這一主題詞。人們不禁會問:巴西人的『快樂』是從哪裡來的?

  作為造物主的寵兒,巴西佔盡了地利天時人和,幾乎囊括了所有『快樂必不可少的因素』。

  種啥長啥,挖啥有啥

  巴西是完整意義上的『地大物博』,綜合得分堪稱『世界班級』的『學霸』。它的國土面積雖然排在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之後,但其有效使用面積很可能是第一,因為前四名在凍土、雪域、大漠、戈壁、高山以及土地的破壞性開發和污染等『科目』上要不同程度地減分。巴西自然資源估價為世界第七,但考慮到資源的開采、運輸、儲存、使用成本以及資源的多樣性、均衡性和獨立性等,這個名次實際上要靠前的多,甚至可能是高居榜首。以土地為例,巴西人均優質高產良田約30畝,水稻一年可以種植四季,土地異常肥沃。20世紀70年代,巴西修建泛亞馬孫公路時,曾出現這樣的情況:築路一天24小時不能停歇,開闢出來的路面必須及時鋪上混凝土,否則,被砍植物根部會迅速萌發新芽,重新佔據路面。在這樣的土地上,巴西人種啥長啥,挖啥有啥,而且早晨用完的,中午上帝就會補上。從16世紀被『發現』以來,巴西就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經濟作物輪番驚艷亮相的舞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巴西木、甘蔗、煙草、可可、棉花、咖啡、橡膠等等。黃金、鑽石、鐵礦、石油等礦藏,也交叉震撼出場,各呈一時之秀。而淡水、動植物、錳、鈾、鋁礬土、彩色寶石、木薯、大豆、玉米等資源,實力同樣不俗,有的甚至是一家獨大,如全世界65%彩色寶石產於巴西。而在歷史上,甘蔗用其纖細的腰杆支橕了巴西三個世紀之久,壟斷地位從未動搖。

  巴西人也不可能天天『過年』,『好日子』也有戛然而止的情況,但每次上帝都及時伸出援手,巴西人得以絕處逢生,從未有切膚之痛。如19世紀初期,巴西在蒸汽機帶來的工業革命浪潮前無動於衷,仍沿用古老的生產方式和貿易手段,經濟一時陷入了矛盾之中: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鐵礦石,但所有機械工具都必須依賴進口;棉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棉織品必須從英國購買;森林綿延不盡,但連一張紙也生產不出來。在金礦枯竭之後,巴西經濟跌入低谷。但咖啡的出現,挽狂瀾於既倒,並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咖啡不能用機器種植,落後時代的手工制作得以『逆襲』,完勝機器的飛輪。據統計,從1821年到1900年的80年間,巴西出口咖啡的總價值相當於現在的近400億美元。期間巴西人口從380萬增長到1700多萬,400億美元彌補了其絕大部分的進口與開銷。

  巴西幾百年發展的特點是,一旦主要出口產品陷入困境,馬上會有另一種商品取而代之,並且更加有利可圖。巴西通過這種方式,屢次創造經濟奇跡,變的『不相信眼淚』,並最終形成了顛簸不破、盡人皆知的諺語:『萬事盡頭,終將如意。』

  同樣幸運的是,一部巴西經濟史,不僅是從一個壟斷商品轉型到另一個壟斷商品,也是從一個地區的繁榮走向另一個地區的繁榮,從而避免了區域失衡帶來的社會矛盾。木材、蔗糖、棉花時代創造了巴伊亞、累西腓、塞阿臘、馬蘭尼昂;黃金和鑽石托起了米拉斯·吉拉斯;『咖啡帝國』推動了聖保羅的興盛;橡膠促成了馬瑙斯、貝倫的迅速崛起;鋼鐵和石油分別讓裡約州的沃爾塔雷東達和馬卡埃走向了繁榮。葡萄牙國王到巴西避,使裡約市得以興盛。巴西人嘗到均衡發展的甜頭,因此於上世紀60年代在中部興建了新首都巴西利亞,70年代修建了連接北部東西地區的長達5000公裡的泛亞馬孫公路。

  由此可以看出,『地大物博』和『含著銀勺子出生』等令人艷羡的表述,似乎是專為巴西而造。正因如此,早在20世紀初期,英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詹姆斯·布萊斯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由歐洲人統治的大國擁有如此豐饒的土地,能夠為人類生存與工業發展提供如此巨大的空間。』如此受到眷顧,也令世人發出了『上帝是巴西人』的感慨。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