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國際新聞
搜 索
恐襲陰影下 『不害怕』的歐洲何時纔能不再受傷
2017-08-22 08:47:03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西班牙巴塞羅那貨車恐襲陰影未散,德國、俄羅斯等國又先後發生持刀行凶事件。最近一周,歐洲各國短時間內頻繁遭遇恐襲,再度引發安全擔懮。為何歐洲恐襲頻發?近年來恐襲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過程?面對恐怖分子不斷昇級的手段,普通民眾如何纔能不再受傷?

  【從槍支炸彈到汽車:手段改變,恐怖依舊】

  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羅那發生的恐襲事件,嫌犯駕駛租來的貨車衝撞人群,導致上百人死傷。上周末,芬蘭、德國及俄羅斯先後發生持刀襲擊事件,後兩起襲擊已被確認為恐襲。

  分析指出,近年來,多起發生在歐洲的恐襲事件均使用汽車撞人、持刀傷人等方式,呈現『低技術、軟目標』的特點。

  2016年以前,恐怖分子多用炸彈、槍支制造恐襲。2004年3月的西班牙馬德裡爆炸案、2005年7月的英國倫敦自殺性爆炸襲擊、2015年的法國《查理周刊》雜志社槍擊案,恐怖分子均使用炸彈、槍支作案。

  以2016年為節點,恐怖分子制造襲擊的武器慢慢從炸彈、槍支等,轉變為了貨車、卡車、刀具等易獲取的物品;汽車撞人、持刀傷人的恐怖襲擊越來越普遍。

  2016年7月法國尼斯卡車撞人、2016年12月德國柏林聖誕市場恐襲、2017年6月倫敦橋附近貨車撞人並持刀傷人、8月西班牙巴塞羅那貨車撞人……這樣的襲擊方式,因襲擊工具易獲取、恐怖分子易仿效、情報部門難以監控,使得歐洲多國反恐機構防不勝防。

  【從輸入到內生:極端『滲透』,防不勝防】

  除了恐襲手段的改變,近年來,歐洲恐怖分子『本土化』趨勢加劇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歐洲反恐專家表示,中東恐怖組織與歐洲本土極端分子『對接』,使後者成為恐怖主義的『促進者』和共犯。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此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隨著極端思想的滲透傳播以及歐洲各國內族群融合的矛盾依舊突出,不少歐洲本土的移民後代或其他對現實不滿的人群,會選擇響應極端組織的煽動口號,在本國內發動恐襲。

  此外,在2017年歐盟恐怖主義形勢報告中,歐洲刑警組織稱,『伊斯蘭國』生存空間遭到極大打壓後,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戰的極端分子陸續『回流』到歐洲,給歐洲帶去更多不安全因素。

  一方面,『伊斯蘭國』從各個渠道進行『洗腦』宣傳,另一方面,歐洲各國在政治、經濟、種族融合等方面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由此『內生型』恐怖分子慢慢在歐洲大地滋生。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