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觀察
搜 索
國際銳評?『機遇中國』不可錯過
2024-03-06 11:18:3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聽了中國政府今年的工作報告,我們更有信心進一步投資中國、做大做強在中國的業務,相信我們的回報也是可期的。』世界知名清潔設備提供商——德國卡赫大中華區總裁唐曉東5日對《國際銳評》這樣說。

  當天,中國政府向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請審議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吸引了世界目光。諸多國際投資者對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路線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像卡赫這樣的跨國企業更是從中感知到『機遇中國』的訊息。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不少國際機構對今年全球增速的預期都低於3%。中國將今年GDP預期目標設定為增長5%左右,與去年的目標持平,符合外界預期,也給世界帶來了積極信號。

  不少外媒認為,這一目標的設定有助於中國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明顯快於美國2.5%、歐元區0.5%、日本1.9%的經濟增速。考慮到高基數因素,2024年經濟增速目標的設定,顯得更加奮發有為。從全球范圍看,近些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基本在2%至3%左右,中國將經濟增速設定為5%左右,展現出為世界經濟復蘇助力的決心與努力。

  目標明確了,怎麼來落實?中國政府部署了今年十項主要工作,包括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從這些路線圖中,人們對『機遇中國』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

  這其中,『新質生產力』是一個熱詞。不少外媒認為,這一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領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催化劑,意味著中國更加注重『創新』的發展模式。比如,報告中談到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昇級。目前,在珠三角,一部智能手機可在1小時內配齊95%的零部件;在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四小時產業圈』逐步形成……未來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的增強,將為企業開拓更大發展空間,也為世界帶來更多新動能。

  同時,報告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作出具體規劃。有分析指出,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等行業,是當前部分外資加碼中國的重點領域。2023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掃貨』中國新能源汽車,就吸引了世界關注。未來,跨國企業在華捕捉到的創新機遇將會更多。

  再看市場。近日,美國商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克拉克率團訪華。她多次強調,中國是美國企業極為看重的市場。在不久前的春節假期,中國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同比增長47.3%,春節檔票房再創歷史新高。報告強調『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不管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還是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一個14億多人的超大規模市場,是世界不可或缺的共贏機遇。

  開放,是外界從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感知的又一個關鍵信息。從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到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再到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報告列出的多項擴大開放舉措,提振了跨國企業的信心。

  『中國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為賽諾菲深耕中國市場提供了堅實的信心。』法國賽諾菲大中華區總裁施旺對《國際銳評》說。在當前美西方一些國家搞『小院高牆』『脫鉤斷鏈』背景下,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給世界注入了難得的穩定性。中國美國商會2月發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在華美企對中國發展前景預期進一步提昇,50%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首選或前三位投資目的地。

  有了目標,就要抓緊乾。在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正如報告中所說,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這是中國的承諾,也必然是中國的實踐。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24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