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際  >  觀察
搜 索
中非合作論壇?共建『一帶一路』激發『非洲制造』新活力
2024-08-26 13:06:12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內羅畢8月25日電 題:共建『一帶一路』激發『非洲制造』新活力

  新華社記者許嘉桐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非洲合作之花在非洲廣袤大地上綻放。從烏乾達到埃及,從塞內加爾到尼日利亞,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工業園區和經濟特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推動非洲融入全球產業鏈、助力非洲打造新興品牌的強勁引擎。

  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助力非洲工業化,推動當地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大幅提昇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隨著中非合作不斷深化,『非洲制造』正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園區合作賦能『非洲制造』

  在位於烏乾達東部姆巴萊的中烏姆巴萊工業園區內,27歲的海倫·穆加拉和數百名同事每天早晨來到這裡,滿懷希望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這個工業園區為許多當地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在這裡學到寶貴的技能,也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她說。

  該工業園由中國民營企業天唐集團投資運營,自2018年3月啟動以來已吸引40餘家企業入駐,為當地創造5000多個就業崗位。園區企業生產的產品琳琅滿目,從家用電器到日常美容產品,從家居紡織品到建築材料,從藥品、智能手機到電視、汽車等,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座佔地數千公頃的園區,已成為當地品牌的孵化平臺,為烏乾達工業化和現代化樹立了典范。

  明珠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工業園的企業之一,主要生產照明用品。公司生產的LED燈具價格親民、便於維修,降低了烏乾達對進口燈具的依賴。

  當地技術員約瑟夫·奧蒂姆說:『過去,烏乾達的LED燈具主要依靠進口,價格昂貴且維修困難。中國企業改變了這一局面。現在,我們公司每年生產約300萬只LED燈泡和燈管,在烏乾達各地銷售。』

  近年來不斷湧現的一個個由中國企業建設和運營的園區正是中非工業基礎設施不斷深化合作、提質昇級的縮影。塞內加爾迪亞姆尼亞久工業園、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這些中方參與投資的園區對非洲國家招商引資起到『築巢引鳳』的作用,推動『非洲制造』加速發展。

  綠色合作提昇『非洲制造』魅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助力非洲國家在制造業中采用綠色技術和清潔能源。這不僅為非洲的自然環境築起一道綠色屏障,而且為非洲制造業貼上『綠色制造』標簽。

  總部位於烏乾達首都坎帕拉的戈戈電子公司是該國三大電動摩托車制造商之一,這家電動摩托車制造商從中國進口鋰電池,為當地市場提供環保、經濟的出行選擇。公司首席運營官雅諾什·比薩索說:『客戶購買摩托車後,可以享受「換電」服務,隨時把用完的電池送到更換站換取充滿電的電池。他們會發現,選擇電動摩托車不僅省錢,而且環保。』

  在肯尼亞,BasiGo電動巴士項目同樣體現了中非在生態友好型交通領域的合作成果。2022年3月,肯尼亞初創公司BasiGo成為第一家在該國推出電動巴士的公司。這些巴士使用中國車企比亞迪設計的零件在當地組裝,一次充電可行駛250公裡。

  該公司市場經理穆托托·西富納表示,柴油客車的月均燃油成本高達20萬肯尼亞先令(1美元約合129肯尼亞先令),而電動巴士的能源成本僅為6萬肯尼亞先令,公司計劃到2025年引入並運營1000輛電動巴士。

  深化合作點亮『非洲制造』未來

  中非在電動交通領域的合作,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積極成果的生動例證。中國企業帶來的優質產品和技術,正助力非洲走向更加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通過與中國深化合作,非洲制造業不斷提昇自身生產能力,通過應用生態友好型和創新技術,讓非洲品牌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展現出競爭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羅達·瓦集拉表示,與中國的合作使非洲國家得以獲取先進技術和支持。許多非洲國家借助與中國的合作大力推動綠色轉型,將清潔能源列為優先事項,這對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楊寶榮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為非洲提供了質優價廉的技術和產品,讓更多非洲民眾負擔得起。

  隨著雙方合作不斷加深,中國和非洲正攜手開啟『非洲制造』的美好未來。非洲國家將發展更先進的技術,培養更多專業人纔,開拓更廣闊的市場,『非洲制造』正昂首闊步進入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