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治懸念未解
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的背景下,作為2017年歐洲國家系列選舉的第一站,本屆荷蘭議會選舉結果也被認為是觀察西方民粹政治是否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後續法國、德國選舉的重要指標。
一方面,本屆荷蘭議會選舉反映出該國當前基本的社情民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並不能完全作為分析歐洲國家後續選舉的可靠樣本。例如在經濟狀況較為惡劣的法國,國內經濟議題在選舉中所佔的分量更重、民意對民生問題和經濟改革方向的關注度更高。此外,作為歐洲的兩個大國,法、德國內民意受荷蘭選舉結果的影響也會較小,因此觀察法、德選舉走向還需要具體分析。
但另一方面,由於歐洲國家面臨相似的問題和挑戰,諸如經濟增長乏力、歐債危機、移民、難民、安全和歐洲一體化等成為各國共同的選舉主題,也必然關注歐洲內部乃至歐美之間出現選舉政治『共振現象』的巨大風險。如同法、德主流政黨可以將荷蘭選舉結果解讀為建制派的『勝利』一樣,與荷蘭自由黨同氣連枝的法國『國民陣線』和德國『選擇黨』也會將其議席增加解讀為民粹的『勝利』。
無論法、德主要政黨能否在本國選舉中『延續』荷蘭選舉阻擊極右翼的『勝利』,在極右翼勢力已經在歐洲多國獲得穩定的社會和政治基礎,並將在經濟、安全、移民和一體化等問題上與主要政黨展開長期博弈的形勢下,歐洲主流政治能否形成抵御右傾和保守化的共識,這纔是未來歐洲政治博弈的真正懸念,而本屆荷蘭議會選舉不僅未能解開,反而加重了這一懸念。
(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崔洪建)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