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的新預算綱要內容圖表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高石 環球時報記者谷棣 李萌 丁雨晴】『這份預算案,一來國會就死。』這是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對於特朗普提昇軍費、削減國務院和對外援助預算的做法撂下的狠話。當地時間3月16日,美國白宮公布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提議將國防預算增加10%,削減國務院、非軍事援助部門國際開發署和財政部國際項目的預算28.7%。這份預算案最早在2月底被披露出來時就引發了軒然大波。美國政界人士紛紛表示,削減對外援助的話,『美國軟實力會受傷』,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有了格雷厄姆『到國會即死』的說法。包括美國中情局前局長彼得雷烏斯在內的121名美國退役軍官已聯名上書美國國會,呼吁為對外援助預算『圍上柵欄』。他們說,這些發展機構『對防止衝突和減少需要將我們的軍隊置於險境的狀況都至關重要』。雖然這份預算案最終要由國會批准纔能生效,但美國各界仍十分緊張特朗普削減對外援助的計劃,由此可見其重要性。那麼對外援助對於美國來說,究竟發揮了怎樣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第一,也是倒數第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從美國國際開發署和世界銀行等機構獲取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對外援助預算430億美元,其中經濟援助340億美元,軍事援助87億美元。對外援助約佔美國聯邦預算的1.1%,佔美國GDP總量的0.24%。2017年度預算期間,美國20個政府機構計劃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提供365億美元的對外援助。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博士後孫明霞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在對外援助領域,美國的影響力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作為對外援助領域權威機構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的重要成員,美國外援金額在該組織一直佔有很大比重,相關文獻資料顯示,1950年至1968年,該比例均在50%以上;1974年以後長期維持在20%至30%之間;1991年到2000年間降至10%到20%之間;2001年以來回昇至20%以上。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數據顯示,2015年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是以色列,得到的援助資金為31億美元。以色列、阿富汗、埃及等10個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受援資金約佔美國當年對外援助總額的1/3。
美國也是人道主義危機中遙遙領先的最大捐助國。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辦公室官員表示,僅在2016年全球各地支出的221億美元緊急援助中,美國就佔29%。
對於特朗普新預算案上的變化,首先感受到『刺骨冷風』的便是一些國際組織和人道主義機構。『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轉向來得正不是時候,可以說沒有比現在更糟糕的時刻。』國際慈善組織和人道主義機構相關人員接受CNN采訪時說,目前,全世界的難民人數超過自二戰結束以來的任何時刻。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顯示,如今全球約有6500萬人流離失所。許多人紛紛逃離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國;與此同時,南蘇丹、尼日利亞北部、也門和索馬裡正受困於飢荒。僅在這4個國家,就約有2200萬人急需援助。
在經合組織的定義中,對外援助並不包括軍事援助和對發達國家的援助。根據該組織的數據,美國2015年的對外援助金額是310億美元,遠超排在其後提供將近200億美元援助的英國和德國。不過就對外援助佔國民總收入的比例來看,美國是經合組織中『最摳門』的,該比例僅為0.17%,不到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數值0.38%的一半,遠低於最慷慨的援助國瑞典(援助額為70.9億美元,比例高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