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適時而變
當然,積極表態之後,特朗普政府必須直面一個客觀事實,重啟與歐盟的TTIP談判很有可能意味著開啟一場新的拉鋸戰。
目前,分析普遍認為,在德國9月大選之前,美歐雙方不太可能就TTIP取得明顯進展。因為歐盟成員國無法在大選年觸碰農產品關稅、數字經濟和服務業准入等敏感議題,而這些正是TTIP談判的核心內容。
此外,TTIP之前一直遭遇不少歐洲民眾的反對,甚至示威游行抗議。『恢復談判將很可能是困難的,並在特朗普不受歡迎的歐洲招致公眾反對。』《金融時報》如是稱。
『TTIP談判肯定將面臨較大的阻力,美歐雙方將展開一場多重利益的艱苦博弈。』袁征認為,這項經濟層面的談判,不僅涉及雙方的經濟利益,還是一番多方面的考量,比如在和歐盟緊密相關的北約問題上,美歐能否達成某種妥協就有可能影響談判進程。
在袁征看來,美歐若想達成TTIP協議,『不僅需要雙方在經濟上做出讓步,同時也需考慮跨大西洋兩岸政治、戰略關系的協調』。而最終,美歐各自做出一定妥協並非沒有可能。
相比TTIP談判的前景,外界更為關心的是特朗普這次看似對多邊談判的『松口』究竟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還是立場的根本轉向。
美國《華盛頓郵報》注意到,雖然特朗普將反對自由貿易協議作為其總統競選活動的基石,並在其上臺後不久就退出TPP,但之後他並未采取其他具體措施,改寫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經濟關系的條款。
『這次並不意味特朗普回歸了多邊,因為歐盟整個市場准入是一體的,因此美國和歐盟有點像一個「大雙邊」,特朗普可能之後也會以此作為這次態度轉變的托詞。』袁征認為,不過,偏向實用主義的特朗普今後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立場。不同於上任這幾個月來急於兌現大選時做出的一些承諾,兩三年後,不排除壓力減小的特朗普可能改變主意,從雙邊轉回多邊,甚至以其他方式重拾TPP。『因為特朗普真正要達到的目標,是發展美國經濟,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